" 我作品的背景一直都放在哈尔滨 ,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 。 一个人和城市的关系 , 主要是在于他童年时的经历和印象 , 每个建筑、每个街道都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 , 《人世间》是我文学生涯所有长篇作品中写得最累的一部 。 " 梁晓声说 。
本文图片
梁晓声说 , 上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的中国 , 现在的年轻人所知甚少 。 他们应该跨过认知上的盲区 , 了解父母那一代人的经历 , 在那样特殊的时代 , 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 , 他们怎么看待利益、友情、亲情之间的关系 。 "
真善美的家庭邻里关系 展现了哈尔滨人的乐观与坚韧
在那个年代 , 最让梁晓声快乐的事情就是读书 。 " 哥哥喜欢看书 , 他年长我 6 岁 , 经常借书回家 , 别的孩子在看绘本、童话书的时候 , 我就跟着他看《战争与和平》 。 " 有了零花钱之后 , 他开始去小人书铺 。 " 一两分钱能看本薄的 , 三分钱能看本厚的 。 "
后来 , 梁晓声和弟弟也在街边出小人书摊儿 , 让别人看一本他们能赚几分钱 。 一天 , 他们正在出摊儿 , 片警和街道的人来检查卫生 , 他们的小人书被没收了 。 晚上 , 母亲听说后 , 就来到派出所说明情况 , 片警并没有为难她 , 很快便亲自把没收的小人书送了回来 。
本文图片
买一本书要七八角钱 。 为了买书 , 梁晓声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捡废品 。 塑料的发卡、鞋底、牙膏皮、碎玻璃、铁丝 …… 这些都能换钱 。 邻居家有一个收废品的叔叔 , " 文革 " 时收来了大量的书 。 那时候 , 梁晓声最爱去他家串门 。 读《七侠五义》 , 看文学作品 , 沉醉在书里的世界 , 能让梁晓声忘记生活中的烦恼 。
梁晓声下乡后 , 家里的哥哥常年有病没有收入 , 弟弟去了正阳河木材厂上班 , 弟弟的工友得知他们家中的困境 , 经常提供生活上的各种帮助 。 至今 , 回想起这些普通人对家人的帮助 , 梁晓声仍心存感恩 。
半个世纪过去了 , 哈尔滨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那片低矮脏乱的 " 光字片 " 早已被现代街区取代 。 很多次 , 梁晓声感叹:" 我已经找不到当年回家的路了 。 街边公园随处可见健身、跳舞、散步、摄影、听交响乐甚至是作画的哈尔滨人 , 家乡的文化氛围让人留恋 。 我考虑是不是全家搬回哈尔滨 , 在这里安度晚年 。 "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采访人员: 申志远 / 文 宋文勇 / 摄
编辑:王悦
- 心理学|职场心理学:如何改善职场对女性的歧视?
- 冰墩墩$江南大学老教授用画笔记录中国队夺金时刻,他与“冰墩墩”还有这样的缘分
- 吴冠中@她是陈丹青最佩服的霞浦奇女子,画价曾比吴冠中还高
- 绘画$中国近现代以来山水画的衍变|纵笔写大化——傅抱石绘画艺术重读
- 斯坦尼斯#S在集中营的列维坦得意弟子茹科夫斯基油画作品
- 插画师$代入感极强的童年回忆插画,画面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
- 美德|和平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
- 普罗旺斯|在“普罗旺斯”寻找人性的真实
- 身份|猪八戒错投猪胎后做的第一件事,为何是咬死老母猪?他在怕什么
- 技法#国画技法——虎的写意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