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唐朝折杨柳古诗五首: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
很多人都知道古代有杨柳送人的习俗,且流传下来的唐诗也不断证明,在唐朝,折柳送别之盛。比如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虽然这里没有写折杨柳,但是这首诗在唐朝就成了家喻户晓的送别诗。而且唐朝人在送行时,成为必唱的曲目,而且还送上新鲜的杨柳。
那么折杨柳究竟起自什么时间呢?
最早的记录是说西汉灞桥,是交道要道,那时候已经流行折杨柳送别。
但是为什么是杨柳呢?
文章插图
实际上折杨柳送别,这件事要分几个层次才能说清楚。
一,柳树是上古就伴随人们生活的一种常见树种,长寿,插枝能活,农村多用作建筑田园原料,成为家园的象征。
二,古代医药都从实践中得来,柳树和桃树有着巨大的生命力,被认为可以驱除鬼魅。很多人知道春节的对联是桃符转化而来,还有一个随着时间,现在已经湮灭的古风俗,就是在新年辞旧迎新时,门前插上柳枝,认为可以辟邪。桃枝和柳枝都有补充身体元气,促进消化的功效,被认为可以驱除疾病和鬼魅。
三,柳树春天迅速长出柔韧的枝条,能插枝成活,寓意人生吉利长久。
四,折杨柳的风俗最初用在辞旧迎新的新年和立春,逐渐扩展到整个春天。
五,送行多在春天,送人杨柳,有路上辟邪,长久,思念,祝福等多种含义。
所以折杨柳,认为柳和”留“谐音,只是这众多含义中的一环。
唐朝是长期分裂后重新恢复大国荣光的一个朝代,不仅有些民俗被继承下来,还发扬光大,比如将西汉王莽改名的”长存桥“的灞桥,恢复了汉朝的名字,并且种植护坡防水的杨柳树,这里不但是交通要道,更成为历史和现实交叠的人文景观,灞桥烟柳,折柳送行,再次成为继汉朝之后盛大的人文风俗景观。
不过灞桥靠水,虽然不断有杨柳枝条被攀折,同时唐朝的绿化比较好,不断补充新的杨柳,折柳送人和插柳植树,几乎同时进行,绵延不绝。
当然你也可以想到,正是这源源不断的输出柳树柳枝,这些柳树很可能到达世界各地。
因为柳树对于水土的要求不高,只要是有水有土的地方就会落地生根。这些祝福里也必然含着对朋友对亲人安稳的祝福。
文章插图
”倡楼启曙扉,杨柳正依依。
莺啼知岁隔,条变识春归。
露叶凝愁黛,风花乱舞衣。
攀折聊将寄,军中音信稀。“初唐 · 卢照邻《折杨柳》
这里写的是中下层的女子,在新年第一天,打开门,看到门口的杨柳沐浴在新年的阳光里。
一夜之间,仿佛黄鹂鸟的声音也变得清脆婉转,而杨柳颜色变得青色饱满,这是春天回来了。
那么正月一日新年,在魏晋风俗中就有攀折杨柳放在门前辟邪的风俗。 北魏 贾思勰 《 齐民要术 》里说:"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这个女子将树上的杨柳折下一部分放在门扉上,此时院子中的梅花正在如雪开放,边开边落。
她想到什么呢,就是想折些杨柳枝条给在北方边关的丈夫寄去。
那么这里可以看到,杨柳恐怕不仅仅是寓意离别那么简单,杨柳更可能是一味北方边关难得的药材,因为那里干旱杨柳树少,女子正盘算寄去大捆的杨柳枝或者杨柳叶子,以解决那边少药的状况。
至少神农本草,说柳花“味苦,寒,无毒。治风水,黄疸,面热黑。叶,治马疥,痂疮。实,主溃痈,逐脓血。生川泽。”联系到先秦和汉朝在春天都有用香草和中药沐浴或者做成辟邪香料的传统,这里真心实意寄去柳枝,或者并非是虚拟的感情寄托。
- 送别诗#王昌龄两首送别诗,内容相近表达却大相径庭,末句皆是千古名句
- 李绅!唐朝备受诟病的诗人,李绅十首诗作,内涵深刻,其中一首千古流传
- 王维$别意劳歌折柳曲
- 折足雁$从晴雯死后托梦,看林黛玉的结局,原来她最挂念的已经不是贾宝玉
- 欧阳询&他是唐朝书坛的“教主”,李世民身边的红人,颜真卿书法跟他学的
- 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无人能接,200年后才出现下半句
- 道士@故事:老夫少妻连生三子皆无故夭折,道士看完对老汉说:你也快了
- 唐德宗|唐朝最爱诗的皇帝,李适振兴诗坛,他这十首诗,体现时代特殊情感
- 商家!珠宝店免费刮奖一折买和田玉 商家暗藏“套路”
- 折腰句$诗词中奇怪的句法,什么是鲁直诗体,与折腰句有什么不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