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镫|三国时代有马镫吗?这个骑兵战斗力倍增器,到底什么时候发明的?( 二 )


本文图片

会骑马的朋友都知道 , 在静止状态下使用马镫 , 骑乘者的脚跟下沉 , 脚掌踏入马镫 , 并用适当压力保持马镫的相对稳定 。
马镫|三国时代有马镫吗?这个骑兵战斗力倍增器,到底什么时候发明的?
本文图片

在马前进状态下骑乘者 , 身体略前倾 , 脚尖稍下压 , 以助马力 , 一但马停下脚步 , 又会恢复到静止的状态 。
马镫|三国时代有马镫吗?这个骑兵战斗力倍增器,到底什么时候发明的?
本文图片

无镫骑马也就是骣骑 , 因脚无踩踏着力点 , 马静止和运动时的姿势大体都是一样 , 大小腿夹紧抱住马肚子 , 脚的最低处一定是前脚掌而不可能是脚后跟 。 另外有一个重要的骑乘原则 , 不管有没有马镫 , 骑手的脚跟一定在臀部正下方 , 和人体重心在一条垂线上 。 这是保持平衡的必须要领 。 所有写实的画像砖、石、陶俑或者其他证据都一定符合这个标准 。
马镫|三国时代有马镫吗?这个骑兵战斗力倍增器,到底什么时候发明的?
本文图片

我们来看一件东汉中原地区常见纹饰残砖(朱雀狩猎纹画像砖) , 懂骑射的朋友一眼就会看出 , 这一定是有马镫状态才会出现的骑射姿势:回头望月 。 画像砖中脚的状态是有依托的 , 即便看不清有无马镫 。
马镫|三国时代有马镫吗?这个骑兵战斗力倍增器,到底什么时候发明的?
本文图片

我特意给这个汉砖做了个清晰的拓片 。
马镫|三国时代有马镫吗?这个骑兵战斗力倍增器,到底什么时候发明的?
本文图片

这样的砖饰并非个例 , 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存在 。
马镫|三国时代有马镫吗?这个骑兵战斗力倍增器,到底什么时候发明的?
本文图片

这样骑射姿势 , 如果说是个别天赋禀异之人 , 在无镫状态下也能做出来的话 , 也许可信 , 可大量的汉砖都是这样的姿态 , 难道不具备普遍意义吗?我们可以对比下国博所藏唐代绞胎骑射俑腿脚的姿态 , 唐代可是明确有马镫的时期呀!
马镫|三国时代有马镫吗?这个骑兵战斗力倍增器,到底什么时候发明的?
本文图片

西汉骑兵应该还是无镫骣骑状态 , 毕竟有那么多西汉皇陵出土骑兵俑在那儿摆着 。
马镫|三国时代有马镫吗?这个骑兵战斗力倍增器,到底什么时候发明的?
本文图片

由此可见中国马镫出现的时间最迟应该在东汉 , 比传统的西晋出现马镫的说法提前了百年左右 。 下图为杨泓先生在《中国古兵器论丛》中的中国马具发展变化示意图 , 他在书中认为东汉时期尚无马镫 。
马镫|三国时代有马镫吗?这个骑兵战斗力倍增器,到底什么时候发明的?
本文图片

从冷兵器作战角度 , 马镫的出现在于让骑兵有了更多的作战模式 。 骑手在骣骑的时候会全神贯注于马的奔跑状态 。 袭步(全速)状态下 , 和人一样 , 马会很自然跑直线 。 骑手反而更安全 。 缩短跑(慢跑) 。 有一些马匹会突然变向 , 或者急停 。 骑手如果注意力不集中 , 没有预判 , 结果是直接失去重心坠马 。
马镫|三国时代有马镫吗?这个骑兵战斗力倍增器,到底什么时候发明的?
本文图片

如果有马蹬 。 骑手由一点支撑 , 变为三点支撑 。 当马变向、闪躲、急停时 , 连接马鞍的蹬革与脚蹬 , 就能给予骑手强有力的支撑 , 重心很容易就调整回来 。 同时得到支撑的小腿可以给坐骑以更精准的扶助 , 让马更服从 , 做出更复杂的动作 , 跑出更复杂的路线 。 尤其是骑射时 , 马蹬作为两个强有力支撑点 , 使骑手能更容易的把握重心 , 调整重心 , 在极端条件或突发状况下 。 训练有素的骑手 , 仅仅凭借良好的肌肉记忆 , 或者条件反射就能借助马蹬把重心调整回来 。 早期无蹬的骑射 , 多数情况应当是先让马立定 , 然后静态射击 。 因为没有马镫很难动态保持平衡 。 后期的骑射 , 已经可以借助马镫在奔跑中射击 。 军博以前的胡服骑射展示是标本加蜡像就表现了这点(图左) , 图右是军博现在是做了个类似右图的展板 , 我觉得他们这点反而不如上世纪80年代的设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