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从黑马《大妈的世界》到《老闺蜜》,“银发题材”靠喜剧化出圈?( 二 )


群体|从黑马《大妈的世界》到《老闺蜜》,“银发题材”靠喜剧化出圈?
文章图片

到了2020年的《安家》 , 房似锦的母亲潘贵雨 , 在女儿出生时想溺死女儿 , 在女儿独立后又极尽盘剥 , 带着铺盖来到房似锦工作的门店 , 让房似锦为自己的儿子买房出钱 。
以上这些角色 , 无一不呈现出脸谱化的人设 , 这也是多数老年人出现在影视剧中的人设 。 他们的出现 , 是为了制造冲突 , 挑起观众情绪 , 让观众感受到剧情的刺激 , 多是为了推动剧情而出现的“边角料”、“工具人”角色 。
当下老年题材的走红 , 让我们看到了影视市场对这一群体的正面关注 , 值得鼓励 。 不过 , 老年题材青春化、喜剧化之下 , 屏幕上演绎的生活 , 究竟是老年人的生活 , 还是被年轻人凝视的老年生活呢?
无论是“大妈”还是“老闺蜜” , 她们时髦、新潮 , 人格独立 , 有自己的事业和爱好 , 退休生活堪称“人间理想” 。 在《大妈的世界》里 , 大妈们紧跟时代潮流 , 听得懂互联网“黑话” , 会嗑“CP” , 会为喜欢的基金经理应援打Call , 还知道超前点播、共享经济、众筹等热门话题;而《老闺蜜》中过于精英化的人物设定 , 让这五位老闺蜜们距离生活中真实的老太太有一定距离 , 被部分网友质疑是“编剧眼中的老年人生活” 。
群体|从黑马《大妈的世界》到《老闺蜜》,“银发题材”靠喜剧化出圈?
文章图片

此外 , 老年角色的人设也让人“出戏” 。 以《大妈的世界》中的老杨为例 , 老杨一会儿是世界知名糕点师 , 一会儿精通互联网黑话 , 一会儿又能翻译狗的语言 , 再过一会儿又被女儿逼着考名校 , 如果我们把老杨从一堆笑料中剥离出来 , 真实的老杨性格如何呢?恐怕很难回答这个问题 。
如果借“大妈”之名 , 却看不到对大妈真实生活的关照 , 甚至缺乏连贯的人物性格和生活细节 , 这样的大妈无疑会成为另一种“工具人” ,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老年题材在讨年轻人欢心的同时 , 更需要耐心打磨内容 。 相比让老年人穿上年轻人的外衣 , 用另一种“脸谱化”的方式来演绎老年生活 , 老年人真实的精神世界更值得关注 。 老年人退休后的情感需求与价值实现、老年人如何与当下的数字社会自如地相处、老年人的生活哲学等问题还有更大的探讨空间 。
【群体|从黑马《大妈的世界》到《老闺蜜》,“银发题材”靠喜剧化出圈?】虽然老年题材剧难以成为爆款作品 , 但其自带现实导向意义 , 很容易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代入感 , 引发对社会议题的思考 。 在全球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当下 , 老年题材必定会是一座富矿 , 但如何挖掘这座富矿 , 是创作者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