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从黑马《大妈的世界》到《老闺蜜》,“银发题材”靠喜剧化出圈?

作者| 苏璐
在收视率指挥棒的作用下 , 影视创作纷纷向年轻人靠拢 , 屏幕被仙侠剧和甜宠剧霸占 。 不过 , 最近有两部剧却反其道行之 , 以中老年女性为主角 , 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 前有腾讯视频独播的爆笑微短剧《大妈的世界》豆瓣评分8.1分 , 后有号称老年版《欢乐颂》、剧版《向往的生活》的《老闺蜜》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收官 。
群体|从黑马《大妈的世界》到《老闺蜜》,“银发题材”靠喜剧化出圈?
文章图片

在养老工作成为社会的重要议题的当下 , 老年题材创作如何能牢牢抓住年轻人的心?又该如何避免同类题材扎堆、陷入脸谱化的泥潭?
老年题材出圈 , 青春化、喜剧化成新突破 老年题材影视剧的受众并不只有老年群体 。 如果老年题材想在已有的观众基础上获得新的突破 , 势必要向当下影视剧消费的主力群体年轻人靠拢 。
在腾讯视频独播的爆笑微短剧《大妈的世界》中 , 一对老年“姐妹花”王于田和杨得馥开启了退休后的“数字生活” 。 剧中的大妈们机智、有趣 , 比年轻人还懂得如何在互联网上冲浪 , 各种新兴词汇熟稔于心 。
群体|从黑马《大妈的世界》到《老闺蜜》,“银发题材”靠喜剧化出圈?
文章图片

这部剧牢牢抓住年轻人关心的社会议题:鸡蛋盲盒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疯狂购买盲盒的风潮;“窃听风云”实际是在探讨大数据时代的隐私问题;养生防沉迷实际是暗讽一些机构的戒网瘾现象……网络热议的“阴阳合同”“明星基金经理”“互联网职场黑话”也有被内涵到 , 幽默讽刺意味十足 。 老年生活与流行语融合 , 无形间拉近了两代群体的距离 。
喜剧元素的加入 , 打破了老年题材影视剧的刻板印象 , 消解了老年题材自身的严肃感 , 更贴合年轻群体追求放松、解压的追剧诉求;5分钟一集的时长 , 观看时毫无压力 , 正好适合年轻人“下饭” 。 目前 , 这部剧被超2.7万豆瓣网友标记为“看过” , 拿到了8.1分的好评 。
群体|从黑马《大妈的世界》到《老闺蜜》,“银发题材”靠喜剧化出圈?
文章图片

不少网友说 , “每分钟都在爆笑”“这是我和小姐妹的老年生活”“出个百八十集我也能一口气看完” 。 青春化、喜剧化的叙事风格 , 是老年题材作品与年轻人沟通的重要途径 , 也是老年题材剧“破圈”的手段 。
而被称为老年版《欢乐颂》、剧版《向往的生活》的《老闺蜜》 , 刚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收官 。 这部剧聚焦于五位性格迥异的老年女性的友情和家庭生活 , 让观众看到了都市老年人的缩影 。 剧中的五位老年人不再是做饭、带娃、跳广场舞 , 他们拥有自己的业余爱好 , 热衷新鲜事物 , 网购、学车、咖啡、烘焙、VR游戏都是他们体验生活的一部分 , 成为和年轻人沟通的“暗语” 。
群体|从黑马《大妈的世界》到《老闺蜜》,“银发题材”靠喜剧化出圈?
文章图片

老年题材创作如何避免走向另一重极端?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 , 占比18.70% , 且处于上升趋势 , 银发经济将持续在社会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 对于影视创作者而言 , 走进社会现实 , 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 是时代的命题 。
在过往的影视作品中 , 老年人多以配角、负面的形象出现 。 在2016年热播的《欢乐颂》中 , 樊胜美的原生家庭引起了广泛讨论 。 樊胜美一边在上海打拼 , 一边要面对重男轻女的“吸血鬼”妈妈 。
在2019年的《都挺好》中 , 苏明玉的妈妈重男轻女 , 为了省学费 , 让苏明玉报考本地师范 , 而苏明玉的爸爸苏大强也不让人省心 , 作天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