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风筝风筝飞满天
文章插图
风筝风筝飞满天
作者 崔洪国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风筝已经成为几千年的一种文化传承在人们的记忆和生活中处处留着痕。我好像又看到了父亲和四哥用《海港》和《龙江颂》的年画给我糊风筝的情景,好像又看到了那年的风筝在那片生我养我的田野上飞翔。
——题记
一
春风吹绿杨柳,春雨滋润万物,几个月漫长的寒冷悄然退场,人们在阳光明媚的笑脸中渐次换上了轻薄的外衣,开始走出户外,呼吸着春的气息催生的暖意。看,那澄碧的天空,空气清新,光线好,视线好,有五彩的风筝在蓝蓝的天上飞啦,田野里,有孩子们在广袤的田野里仰着头,追逐着天上迎风飞扬的风筝欢笑着、奔跑着。“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忽然特别想念儿时的风筝,想念儿时放风筝的情景,想念儿时一起放风筝的那些伙伴了。
文章插图
我曾经在《云在天外》和《故乡的老屋》等很多文章中不止一次礼赞过我的故乡—一望无垠的鲁北大平原。故乡,不是驿站,是你可以随时在寂静的深夜里倾诉衷肠的磁力场,是你穷其一生也走不出的那一眸回望。岁月的长河荡涤尽浮世的尘埃和沧桑,回眸间,故乡的烟雨,故乡的草树,故乡的平原和故乡的话语在心底更加清切动人了。在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春光三月里,关于故乡的一切逝去的风物和人情开始荟萃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拼接在我童年的风筝上,在故乡坦荡的平原上飞翔。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原野、绿草、笛声、牧童、明月,何止是牧童,回想起来,这样的过往又何尝不紧紧联系着自己少年顽童放风筝的那份欢欣和痴迷呢!我小的时候在故乡的平原和草坡上放过很多的风筝。那个年代,每天的日头和如今一般的悠长,不同的是没有如今的微信,抖音,快手直播可以摆渡很多的时光。冬去春来,我们就在风筝的飘飞中雕刻和欢度着我们自己认为的最美光景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梦想。
二
我家里兄弟姊妹多,我前面有四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我在家里最小,在大人们眼里就是个宝,父母、哥姐都很疼爱我,都变着法地让我的童年充满童稚、天真和童趣。父亲是村里出名的泥瓦匠,四哥是远近闻名的木匠,两人手都特别巧使,我记着每年过年后不久,父亲和四哥就给我糊好几个风筝,他们都知道我最喜欢在春天的原野上追着风筝跑。匠人做工讲究的是精致,所以父亲和四哥给我糊风筝也很匠心。这么多年了,我依然记得两人给我糊的风筝又大又圆。他们先是用细细的竹篾和竹片扎出风筝的架子,衔接处都用尖细的图钉钉紧了,圆圆的边上再用极细的铁丝缠好,一个风筝的雏形就出来了。
风筝的骨架要用选好的纸糊上,这是风筝飞上天的必备工序。浆糊是母亲专门打的,糊风筝的纸也是之前早就备好了的。那时,每年的年关家里都要买年画,今年赶集买了新的年画,屋里墙上贴的旧年画就倒下来了,那些旧的年画虽然是略显旧了些,但贴在墙上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品相也还不错,总也舍不得扔掉,它们也是退而不休,父亲和四哥就用那些年画给我糊了风筝。
文章插图
那个年代农村风行的年画是《龙江颂》《海港》《智取威虎山》等现代革命京剧的画图,画面唯美,故事引人入胜。每每糊到一个风筝了,也就有了更多多彩的颜色和丰富的内容。风筝糊好后,需要放在阳光充足和有风的地方尽快晾干。这个空着的时间,四哥就又在风筝的下边编上长长的穗,就如同灯笼的灯穗一般长长的缀着圆圆的风筝。放风筝的线轱辘也是四哥用做木匠的下脚料专门给我做的,风筝线是父亲赶集的时候专门买的风筝线,又白又细又结实,好的风筝线能够在线轱辘上缠很长很长,有了长长的线,那风筝在蓝蓝的天上才能飞得又高又远。
- 天庭众仙$沙僧打碎琉璃盏,与天庭众仙有何关系?为何他们会吓得魂飞魄散?
- 科大讯飞|职场新人福利之选,科大讯飞智能录音笔带来全新记录体验
- 中国传统文化$村民当导师!长三角12所高校大学生首创将毕业设计“画”在田野上
- 文化|蝶恋花·春暖花开
- 扎伊尔$世界三大著名短刀:一种轻松刺穿骨头 后一种直接让脑袋飞
- 刘小飞|治愈内心的旅程
- 祖先!甲骨文研究系列2:齐字研究,山东半岛形成时,远古祖先见到飞鱼
- 青未#青未了丨洪凝河畔白鹭飞
- 青未#「青未了」李烟霞专栏 |“鸡飞狗跳”的双十一
- 陈逸飞!油画里的旗袍美女:风华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