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大朴不雕——张建会临《西狭颂》
大朴不雕——张建会临《西狭颂》
文|薛元明
文章插图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在建筑、饮食等多方面表现出来,有时在个人身上会很明显,比如习性,甚至长相,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其中也有不确定性,正因为世界上的规则是“原则之中有例外,例外之中有原则”,既稳定又多元,五彩缤纷,才更加好玩。
文章插图
《西狭颂》局部一
张建会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但看不到北方人的那种彪悍和粗犷大身板,让我感到奇怪的是,他在书法创作时的爆发力,特别是写隶书大字,一下子可以看到隐藏于内新的爆发力,令人感到震悍。回顾书法史中来看,有很多看似瘦弱或其貌不扬的人,却更富有某种耐力和强大气场,像吴昌硕人称“阿姐”和“老尼姑”,看照片确实非常瘦小,但所书《石鼓文》却有“力拔山河气盖世”的力量感。
文章插图
《西狭颂》局部二
除了这种地域特征方面的“反差性”令我印象深刻之外,在张建会先生身上,还有另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谦和低调。谦和从说话就能看出来,温文尔雅,加上天津人特有的话尾音,有点像唱歌,很舒缓悦耳。如果和书风结合起来看,会让人想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评价。“文质”二字恰如其分,文是外表,质是内心。低调从曝光度可以感受到,网络是一种最佳指标。我百度了一下,能够查询到相关信息真的不多,仅寥寥几篇评论文章,很有少专门高调参与各类活动的信息,最多的就是近期的“三品课堂”教学内容。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张建会先生出道非常早,“1987年,当代书画大家孙其峰先生看到当时才27岁的张建会的作品,就十分赞赏,邀他去串门,从此,一老一少成为忘年交。同年,便以高质量的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书法展。转年28岁,成为中国书协会员。”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之后,个人并不自满:“当我在比赛展览中获得一些成绩之后,便督促自己回归到书写本身上来。点点儿沉香,听听古琴,弄些文房用具,用心享受字养人、人养字的过程和乐趣。”其中的“人养字,字养人”观点值得玩味。当然,谦和不代表散漫,内心强大,有一个异常执着的目标,做到“有主见,不固执;善吸收,不盲从”。这也符合天津人常说的一句话:“想豁得出去,就得有豁得出去的本事。”张建会先生一旦进入临摹或创作的状态,便全身心投入,“为写字,我什么都豁得出去。”
文章插图
张建会临《西狭颂》(一)
张建会主攻隶书,做到“宗汉石法、尚简书意、取摩崖象”。之所以选择隶书,在于隶书可以让他沉醉和回味,“隶书的优势在于它像楷书般一笔一笔书写,驾驭度高;又像行草般自由少拘束。同时,它又兼容了大自然的造化。”他于其中,具有极大的开拓空间,“当原始墨迹经历了多次创作,会让人感觉好像自己临习的是不真实的古人墨迹,而这份不真实恰恰给了书家极大的想象空间,每个人的作品都会生发出不同的意味。”目前所能见到的经典汉隶碑刻,可以说一碑一奇,风格多样,众美纷呈,总得审美取向是雄强、朴茂、高古,以尚质为审美核心,在用笔以及整体气韵上重视“质”的体现。“虽然隶书看似笔画基本平正,但其中意向性的体现十分复杂,需要一个漫长的感悟、内化的过程,需要调动自己的一切主观感受去和笔画墨迹找联系,别人是教不会的。”如果对于隶书没有发自内心的独到体悟,是不能说出这样的话。
- 新亭&隶书 洗心亭记 (刘禹锡)
- 启功@启功盛赞!林散之的隶书,功夫深厚,峻逸瘦硬,不愧为大家之气象
- 古雅!东汉隶书中有两个名碑,喜欢这两种字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书法性格?
- 华光!「书画欣赏」 元 顾晏 隶书《跋邹复雷春消息图》
- 许一飞!书坛扫地僧!保安许一飞楷书笔笔见功夫,隶书安静稳重,让人叹服
- 毛体!罕见毛主席“隶书行写”,仅此一份,但是有人怀疑并非主席真迹
- 篆书&吴昌硕的隶书,用笔老辣纵横,结体让人耳目一新
- 隶书|汉代的墨迹隶书(高清大图)
- 周慧珺$周慧珺先生的隶书别具一格,自成一体,独到耐看,是众美之美!
- 礼器碑$“当代草圣”林散之的隶书,笔笔见刀锋,字字是功夫,个性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