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何成为一名大藏家?这可不容易 , 需得汇天时地利人和 , 财力、学识、眼界、审美、恒心、态度……一样也少不得 。 那又怎么成为一个收藏世家 , 岂不是更难?这是自然 , 我们从下面潘家一门九代的奋斗史 , 就能知道一个收藏世家养成是多么不易 。
吴湖帆、潘静淑临王穀祥群英图苏州博物馆藏
【大克鼎|收藏世家——“贵潘”养成记】平民出圈不易——财力、学识get
苏州潘家 , 经商发家 , 原是安徽歙(shè)县的徽商 , 明末时在潘仲兰带领下迁居至苏州 。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官僚商贾、文人画家的聚集之地 , 收藏风气也很盛 , 潘家在这经商 , 生活也算是富足 。 但讲究士农工商古代 , 商是排在末位 , 要想进阶上流社会、真正踏入收藏圈 , 必须迈过学历这道槛 , 而对潘家来说 , 科考之路却有些路漫漫其修远兮……
“新苏州人”潘景文(1639—1706)是潘仲兰次子 , 自他开始到曾孙潘冕 , 四代人屡上考场 , 考到的最好成绩却是只是贡生 。 有记载乾隆二十一年 , 潘景文孙子潘暄67岁还进场考贡生 , 这是他第十三次考贡生 , 最终铩羽而归 。
潘家真正在官场起飞 , 是在进入苏地百年后 , 由潘奕隽开始 。
潘奕隽(1740—1830)是潘冕的长子 , 他承载了“全家人的希望” , 可谓压力山大 , 但小潘很是争气 , 16岁补博士弟子员 , 19岁时便高中进士 , 授内阁中书 , 成为了潘氏一族科举高中的先驱 。 由此开始 , 潘家一路高走 , 打开社会地位提升的大门 , 奠定了苏州“贵潘”家族的基础 。 乾隆三十四年至乾隆六十年潘家科甲鼎盛 , 名震朝野 , 短短的二十六年间 , 两代就出了四名进士 , 其中一名状元、一名探花 , 令人羡慕不已 。
潘氏家族通过科举考试完成由商到仕、由寒门转向富贵的转变 , 历经五代人的不懈努力 , 长达百余年 。 潘氏家族一直秉持“科举为主 , 经商为辅 , 二者迭相为用” , 其创建的丰豫备荒仓、松鳞义庄的有留下相关记载:道光七年(1827) , 潘世恩长子潘曾沂“以分授田二千五百亩为丰豫备荒仓 , 专备里中荒年平集以及诸善举之用 。 ”至光绪时 , 义田已达一万四千九百亩之多 。 丰厚的家产加上潘家历代为官的俸禄 , 使潘家人轻松购买藏品没有丝毫压力 , 其家族藏品数量极大 。
乾隆癸丑科状元潘世恩 , 官至一品的太傅及武英殿大学士 。
同好一起交流——眼界get
财力和学识都上线了 , 但作为一名合格的藏家 , 还需要卓越的眼力 , 在审美和品位上更是不能跑偏 , 在这之中 , 多多结交收藏名流 , 互通收藏心得 , 是快速入门的捷道 。
清胡芑孙、任熏作《吴郡真率会图 》 , 苏州市档案馆藏;画中出现的顾、潘两家以及其他圈中名家 , 不时雅集于私家园林 , 饮酒作诗 , 品评书画 , 好一派诗酒风雅 。
乾隆五十三年时 , 潘奕隽升户部贵州司主事 , 仕途似乎非常光明 。 但此时 , 他却突然辞官归隐 , 回到了苏州 。 有大量的空余时间 , 又曾在京城做官 , 潘奕隽很快融入了苏州当地的收藏圈 , 并且交友广阔 , 与陆、黄、毛氏等江南收藏家有密切来往 。 另外 , 除了与苏州当地收藏界人士交往颇深 , 王宸、“翁刘成铁”的书法家翁方纲、“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清代的很多著名学者如王鸣盛、钱大昕、孙星衍等 , 也都与潘奕隽有或深或浅的交往 , 谈书论画、鉴赏丹青妙笔 , 显然比官场中的人情周旋有利于身心健康 。
- |紫砂壶收藏的四个不盲目
- |收藏精品!清 金器 黄金双龙戏珠手镯一对
- 冰雪运动&火爆!一“墩”破万元,暴涨近20倍!这种收藏品价格飙升,啥情况?
- 市场|火爆!一“墩”破万元,暴涨近20倍!这种收藏价格飙升,啥情况?
- 小说&为大家推荐几部古玩鉴宝类网文神作,绝对值得收藏
- |玉石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什么时候价格才可以翻倍?
- 山水画#我为什么喜欢收藏周艺文的山水画
- 汝瓷|问鼎汝瓷天青老款·牛虎相交战鼓杯|再创千年国宝 重现历史瑰丽
- 绘制!崔凯:康熙款,青花碗,不建议当作古玩收藏
- 艺术品|收藏玉器的未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