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能抹平信息差,同时也能制造心理落差 。 当我们把物品和身份等画等号时,很容易就会掉入消费主义陷阱 。 社交平台上满屏都是让我们惊叹的跑车和豪宅,久而久之 , 一些人就会觉得这是当下普通人该有的状态,进而形成与自身不匹配的消费观念 。
在消费主义推动下,个人购物的自主性被削弱而受控性增强,很多时候消费只是随波逐流,跟着感觉走,盲目追赶所谓的“潮流”,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 同时,便捷的无现金交易也减少了花钱时的痛感,让“剁手”变得更加不走心 。
毫无节制地跟风消费,不仅会给身心带来较大负担,还在很大程度上伴随着奢侈和浪费,这和当前提倡的“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背道而驰 。
2021年双11期间,中消协发布六点注意事项,提醒消费者不可迷信“低价”、看清促销规则、谨慎囤货、保持冷静等 。
重新审视人与物的关系 , 不沦为物品的“情绪奴隶”
日本学者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中写道 , 人们追求的应是能让人生和时间充实的消费,而不是耗费人生和时间的消费 。
消费,对个人而言,可以提升生活品质;对国家而言,可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 因此,我们提倡、鼓励消费,但坚决反对消费主义 。
身处一个物质消费极为便利的时代,应该让物品更好地服务于我们,而不是我们沦为物品的“情绪奴隶” 。
反对消费主义,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哪件东西可以买,哪件东西不能买 。 我们应该从自己的内心和实际需求出发,不再为一时冲动购物造成浪费 , 不再通过购置奢侈品或大牌商品来彰显自我价值 。
“我们所倡导的不被消费主义裹挟,是想让大家根据自身的情况去理性消费 。 ”“碎碎铁”说 , “其实,消费或者说是花钱,和很多生活技能一样,也是需要学习的 。 ”
【物欲|半月谈丨挣脱“买买买”“扔扔扔”,年轻人为何开始“抽离”物欲】(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22年第2期)
- 艺术|文艺评论丨“出圈”的国风正在完成沉淀和筛选
- 曹寅!文艺评论丨烟云模糊中,大运河浸染了《红楼梦》
- 周家$文艺评论丨年代剧:在大历史与小日子的对话中审视
- 华西$封面研学丨疫情过后 这些高校的博物馆可预约参观
- 讲堂|王宏丨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栏目常务理事
- 格非|名家丨格非?:什么是文学的真知
- 曹雪芹与红楼梦|品读经典丨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06 清砧怨笛送黄昏
- 生活|夜读丨真正厉害的人,都是“自燃型”人格
- 唐诗中|?邂逅诗词丨唐诗里的春天,十种绝美,十种心动!
- 朱子读书法|日课丨朱子读书法54 读书只管低着头去做,莫要思前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