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斌|2010年,导演拿着《亮剑》剧本找到黄志忠,为何他却直接拒绝了?

提到《亮剑》相信不少人都看过这部电视剧 , 其中的灵魂人物李云龙 , 根深蒂固在了每个观众的心里 。 面对强大的对手 , 狭路相逢勇者胜 , 其中的亮剑精神 , 被很多人共勉 。
失败不可怕 , 可怕的是没有面对的勇气 , 明知不敌也要亮剑 , 即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大山 , 这是何等的气魄 。 但是在2010年导演再次翻拍这部剧时 , 遭到了黄志忠的拒绝:我不演 , 这是为何?
李幼斌|2010年,导演拿着《亮剑》剧本找到黄志忠,为何他却直接拒绝了?
文章图片

致敬经典小丑是自己
亮剑提现的是一种精神 , 无论战场上的李云龙 , 还是“一声霹雳一把剑”的许三多 , 每个人被这种强大的力量感染 。 激励着每个人成长 , 在很多地方都提现的淋漓尽致 , 竞技场上挥洒热血的男儿 , 奥运赛场上亮剑的光芒无处不在 , 剑未出鞘先发制人 , 在精神层面上给人一种凌冽感 , 气势上压倒对方 。
李幼斌|2010年,导演拿着《亮剑》剧本找到黄志忠,为何他却直接拒绝了?
文章图片

一个优秀的群体 , 团结壮大了力量 , 这样的静等下每个成员都有一种精气神 , 势不可挡的爆发力 , 铸就成为灵魂 。 当时导演杨阳拿着剧本找到了黄志忠 , 但是对方非常识趣:我不演 。 兜兜转转一年的软磨硬泡 , 换来的是黄志忠的不耐烦 , 经典就摆在那里 , 为什么还要再去创作一遍 , 是为了致敬还是超越经典 。
李幼斌|2010年,导演拿着《亮剑》剧本找到黄志忠,为何他却直接拒绝了?
文章图片

但是导演并没有深思熟虑 , 只是说每一集4000万 , 比李幼斌版多了3000多万 , 所有的装备都是最好的 , 人员以及幕后团队 , 还说给黄志忠加了百分之三十的戏份 。 相比较金钱的诱惑 , 戏份比较多 , 才是比较诱人的 。 毕竟一个演员 , 想要成名往往需要作品累计 , 但是角色上都有限制 , 戏份多镜头多 , 观众才会留下印象 。
李幼斌|2010年,导演拿着《亮剑》剧本找到黄志忠,为何他却直接拒绝了?
文章图片

在这样的条件下 , 黄志忠心动了 , 但是他并不感觉自己是在挑战经典 , 而是刷新观众对“李云龙”这个角色固有的意识 , 但是整部剧下来 , 完全是刷新了他对自身的认知 。 很多东西一旦成为经典 , 再去创造的时候 , 往往是很困难的事情 。 即便投入再多的元素在 , 也是东施效颦小丑是自己 。
李幼斌|2010年,导演拿着《亮剑》剧本找到黄志忠,为何他却直接拒绝了?
文章图片

最终这部剧以4.7分扑街 , 这也是情理之中 , 意料之内的事情 。 毕竟李幼斌那种气势 , 是很多人学不来的 。 仿佛他就是李云龙 , 将这个人物塑造到没有破绽而言 , 举手抬足之间 , 那种痞气堪称经典 。 很多台词也成为了经典语录 , “二营长 , 我的意大利炮呢?”至今被很多人做成表情包 。
李幼斌|2010年,导演拿着《亮剑》剧本找到黄志忠,为何他却直接拒绝了?
文章图片

而李幼斌版本的《亮剑》承载了60后、70后、80后、90后的记忆 , 从开播至今已经14年 , 一直被奉为经典 。 但是也有不少的争议点 , 无疑是剧情上的问题 , 和参演人员没有任何的关系 。 曾经在某次战役中 , 老张用一柄三八大盖将500米外的敌军击毙 , 对于这个设定不少人都怀疑 , 500米外看不清 , 瞄准都费劲何谈击毙?
李幼斌|2010年,导演拿着《亮剑》剧本找到黄志忠,为何他却直接拒绝了?
文章图片

没有了忆苦思甜的感觉
而在黄志忠版本的《亮剑》里 , 更像个一身正义凛然《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杨立仁 。 两个人在人物的塑造上 , 已经演技和表情上 , 有着很大的差距 。 但是毕竟是两个人完全不同的塑造 , 拿捏上也是不同的 , 黄志忠虽然有一种接地气的感觉 , 但是背景和道具上 , 翻新就像是一个崭新的篇章 , 与过去有了一定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