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今天我们仍需要思考“什么是文化”丨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二 )


【人文|今天我们仍需要思考“什么是文化”丨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其次 , 整个2021年 , 许多人都在讨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问题 。 这其实是个政治议程 , 但因为太多人发出的声音如同标语口号 , 所以我对这方面也做了些思考 , 我觉得这是个机会让大家熟悉有关共同体和认同方面的理论 。 我觉得人类学可以利用自身的积累在这方面做些工作 。 我一直很担心民族主义情绪升温 。 因而就铸牢问题所写的文章都强调应该与民族主义进行切割 。 而对于何为民族共同体也不能流于空想 , 我主张共同体建设应该考虑到社会信任的维度 , 而民族共同体应该走互惠道德共同体的发展之路 。
02
值得关注的图书范可:至于有什么书值得推荐或者值得翻译 , 我觉得这方面实在太多了 。 我觉得我的朋友金亦然(Basile Zimmermann)的书《波与形:电子音乐设备和计算机编码在中国》( Waves and Forms: Electronic Music Devices and Computer Encodings in China) 就很值得推荐 。 作者有长期留学中国的经历 , 加上个人兴趣 , 写了一本融合人类学、音乐 , 以及STS(stud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于一炉的书 。 这本书在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 , 前后数年 , 经手总共11位匿名评委 , 难度可想而之 , 质量亦可想而知 。 由于该书的前沿性 , 希望有人能将之译为中文 。
人文|今天我们仍需要思考“什么是文化”丨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文章图片

《波与形:电子音乐设备和计算机编码在中国》(Waves and Forms: Electronic Music Devices and Computer Encodings in China) , 金亦然(Basile Zimmermann)著 , 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 , 2015年5月 。
另有两本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最近刚出版的书也值得引介 。
(1)The Two Greatest Ideas: How Our Grasp of the Universe and Our Minds Changed Everything , 作者是 Linda Trinkaus Zagzebski 。 此书是对人类历史中的两种伟大思想的全面检视:其一是人类的心灵(mind)可以正确理解宇宙 , 其二是人类的心灵可以正确理解其自身 。 前者开启了从公元前十世纪至近代的文化觉醒 , 促进了哲学、数学、科学和宗教的发展;后者则主导着我们对现实的认知 。 作者揭示了这两种思想传统间的冲突对现代人精神矛盾的长远影响 , 指出了它们带来的一系列道德和政治困境:我们组织公民社会的原则究竟是“天人和谐”还是“个体独立”?作者进而在此基础上畅想即将出现的“第三种伟大思想” , 希望“人类的心灵可以相互理解” 。
《美国人的来世:在21世纪重塑死亡》(American Afterlives:Reinventing Death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 Shannon Lee Dawdy著 ,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 2021年10月 。
(2)American Afterlives:Reinventing Death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 作者是Shannon Lee Dawdy 。 一个社会对待死者的方式有力地反映了其信仰和价值 。 美国近十年丧葬文化的变化大于过去一百年 。 如今 , 从遗体的处理到葬礼 , 美国人越来越多地寻求与众不同的丧葬方式:冻葬、解剖、分解、将遗骸制成皮革或首饰给亲人留念……这些新兴丧葬习俗反映了美国人正在重新思考人生、仪式和代际纽带 。 在这本阐述美国当代丧葬文化的书中 , 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教授Shannon Lee Dawdy 用温暖细腻的笔触讲述了她走访全美收集的真实故事 。
陈映芳:这些年是不少“民科”、民间记忆、历史回忆口述等 , 稍稍填补了一些上述漏洞 。
本人2021年最受触动的是《徐兆玮日记》 , 六大册 。 它在许多方面给我以颠覆性的认知 。 特别是社会史和近代知识分子史 。 目前它似乎只被用以“江南士绅阶层”史学研究的史料 , 但这样的书更值得一些叙事风格的史学来解读介绍 。 (如前所述 , 叙事性的学术著作或知识读物现在受到中国大学业绩考核和学者社会科学学科化分析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