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这次,我创作得特别尽兴”

文 |李佳蕾
编辑|李佳蕾
3月5日上映的《柳浪闻莺》现已收获306.9万票房 , 在各大售票平台上收获了8.3分以上的成绩 , 不少看过影片的人都一致认为影片的人物造型、江南风光、画面氛围、悠扬婉转的意境都呈现出了传统东方韵味的美感 。
在这个稍显冷清的市场环境中 , 《柳浪闻莺》用西湖边的一汪春水和两女一男的情感关系带来绵绵春意 。
打磨5年的《柳浪闻莺》 , 从题材到剧本 , 从道具到剪辑 , 都由导演戴玮主导 。 用戴玮的话来说 , “这部片子是我完完全全、真真意义上的一次创作冲动、一次内心表达 。 ”
“我最喜欢的美国电影是《乱世佳人》”
在监制郑大圣导演的推荐下 , 戴玮首次接触了王旭烽的《柳浪闻莺》 , 小说中的女主角垂髫一下子就把戴玮吸引住了 。
“垂髫对于艺术的追求 , 以及戏里戏外的‘第三性’身份 , 让我特别感兴趣 。 ”戴玮也表示 , 因为自己女性身份的原因 , 让她更能注意到那些女性的故事 。 不管是自己最喜欢的美国电影《乱世佳人》 , 还是之前创作的西藏题材电影 , 故事的母题永远离不开女性命运的展示 。
小说中 , 垂髫需要通过他人之口“活着” , 电影中 , 垂髫成了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 。 “垂髫会自己跟自己较劲 , 自己跟命运较劲 , 从不向命运妥协 , 我觉得这样的人物是非常有张力的 。 ”
一方面是导演自身的女性视角 , 另一方面是垂髫对自己强大的吸引力 , 电影《柳浪闻莺》非常自然地将主要叙述视角落在了垂髫身上 , 并非小说中的工欲善视角 。
为了能够让垂髫更立体鲜活 , 戴玮还对银心这个角色进行丰富 , 加强了两个女孩之间的情感勾连 。 这些情感铺垫 , 为的是让观众看到“姐妹情是垂髫不能割舍的 , 也是银心不能割舍的” 。
“不疯魔 , 不成活”
在创作上的反复 , 是因为戴玮真的感受过、感受着 。 越剧是贯穿全片的重要元素 , 戴玮是哈尔滨人 , 对越剧并不了解 。
“2017年大年初二我在嵊州连看了两场戏 , 在外面冻得要命 , 看了一场《洗马桥》 , 三个小时观众又哭又笑 , 剧本太好看了 , 演员演得太好了 。 我说越剧怎么这么有魅力 。 我就一场接一场 , 金华以及嵊州周边的地方 , 他们去哪儿演出我就跟着去 。 ”
电影|“这次,我创作得特别尽兴”
文章图片

进入拍摄时 , 戴玮会跟着演员们的感情戏在监视器前哭 。 “我记得特别清楚 , 一场银心接电话的戏 , 垂髫打电话问她还想不想同自己唱《梁祝》 , 银心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 说想的时候 , 我眼泪‘啪’的一下子就掉下来了 。 后来场记还问我怎么了 。 ”
如同垂髫对越剧“不疯魔 , 不成活”一样 , 戴玮在创作上也是如此 。
桃花扇是影片中非常重要的意向存在 , 它的赠予与送回都反映着男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 为了能够让这把桃花扇准确地向观众传递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 戴玮和美术指导画过了很多幅桃花扇 。 戴玮笑着说:“美术师给我提供了很多方案 , 但我都觉得不是那个感觉 , 问我要什么样的 , 我也说不上来 。 ”
影片在摄影上采用了较为少见的4:3画幅比例 , 戴玮也曾纠结过 。 “最开始我不太同意摄影师4:3画面比例的想法 。 我觉得我们那个年代 , 西湖的环境多美 , 放弃挺可惜的 。 ”但是 , 当戴玮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时 , 她发现4:3的画面能够让观众更接近人物内心 , “我们关注的不是外围 , 不是周边的美景 , 我们只关注人 , 关注人本身 , 关注人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