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雕|发现山东手造丨济南微雕:花生米大小酒壶上刻着《将进酒》( 二 )


更小、更精、更妙 , 王天明一直尝试将微雕做到极致 。 2005年 , 他完成了第一件发雕作品 , 在一根3毫米长的白发上刻下了“和平统一 天下为公”8个字 , 甚至还有“天明刻”落款和印章 , 得用200倍显微镜才能看清 。 一般而言 , 12根头发并在一起才有1毫米粗 , 创作发雕作品还要将弧形的头发处理成平面 , 这本身就已经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 “发雕最好选用青壮年的白发 , 固定、磨刀、雕刻也有一套特殊的技法 , 我当时做了100多根头发 , 才成功了两根 。 ”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考验创作者的技艺?
“小只是形式 , 创作理念和内容才是根本 。 ”王天明刚开始只是在图章上雕刻 , 后来拓展到玉石、骨片、头发、水晶、玻璃、金刚石 , 雕刻技艺也越来越高超 , 但他始终认为 , 微雕的核心是文化内涵 。 从儒释道经典 , 到唐诗宋词 , 从水浒、红楼梦系列 , 到G大调小步舞曲 , 从中文到日文、法文、德文……他的微雕作品一直在寻求突破 。
微雕|发现山东手造丨济南微雕:花生米大小酒壶上刻着《将进酒》
本文图片

手造人说
济南微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天明:微雕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 , 追求小而精 , 但更看重艺术韵味和感染力 。 我觉得 , 学习微雕 , 最好得有书画基础 , 还要心细手巧 , 耐得住寂寞 , 将名和利抛在刻刀外面 , 不能总想着一刀下去多少钱 , 不要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 当然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微雕的内容和形式也要推陈出新 , 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孤芳自赏 。
现在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 , 我们肩上的责任更大 。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微雕这门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微雕、喜欢微雕 。 我现在有10个徒弟 , 他们已经做得不错 , 希望更多有书画功底的人能来学习微雕、发展微雕 , 真正将微雕发扬光大 。
(大众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 王健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