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贝儿难“洗白”美国种族痼疾( 二 )


进入21世纪后 , 围绕平权法案的争论也喋喋不休 , 少数族裔认为它不够彻底 , 白人右翼却认为它是“反向歧视” 。 “平权”导致越来越不平 , 也是美国社会一大奇观 。
在美国社会现实中 , 种族问题往往演变为暴力冲突——从20世纪90年代洛杉矶种族骚乱及其引发的连续多年种族冲突 , 到最新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 , 充分说明美国种族问题从未真正得到解决 , 仅以“不定期泄压”的模式 , 形成一个个临时发泄窗口 。
除了在政治和法制上的明显不公正对待 , 少数族裔在经济和教育上受到的歧视更加隐蔽 。 根据2020年美国人口调查结果 , 美国各少数族裔的失业率均高于8.1%的平均水平 。 其中美国原住民失业率最高11.7% , 其次为混血人群11.6% , 黑人11.4% , 拉美裔也超过10% 。 尽管亚裔失业率相对偏低 , 但在疫情后表现出更加不平等的现象——亚裔失业率的提升是疫情后最为剧烈的 , 增加了6% , 居各族裔榜首 。 相比较而言 , 白人失业率仅为7.3% , 较疫情前提升了4% , 是受损最轻的群体 。 在美国社交媒体上 , 很多少数族裔抱怨疫情后就业上的不平等对待 , 但须知这实在是美国的一项“传统”——裁员时最先赶走少数族裔 , 开工时最后考虑少数族裔 , 是美国自大萧条以来屡见不鲜的“惯例” 。
少数族裔的教育弱势地位也是造成种族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 。 在美国成年就业者中 , 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43% , 而黑人为34% , 拉丁裔24% , 少数族裔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更少 。 在就业层面 , 美国白人在管理和专业技术职位上的就业比例为43.4% , 远高于黑人的34.6%和拉丁裔的25.5% 。 因为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被局限在底层服务业和体力型劳动 , 使得少数族裔处于更弱势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
文艺与生活巨大反差
美国处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与种族歧视互为因果 , 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时空中造成了美国种族问题光怪陆离的怪象 , 在文艺作品中便呈现出混淆理想与现实的错乱感 。
以1957年的好莱坞著名电影《十二怒汉》为例 , 片中一名少数族裔少年因指控杀人被审 , 在错漏百出的证人证词、草草了事的律师辩护、因种族偏见而只想尽快判死刑结案的陪审团之外 , 影片设置了一个“不合常理”的正直陪审员 , 一一说服陪审团成员推翻冤案 。
美国|“黑”贝儿难“洗白”美国种族痼疾
文章图片

《十二怒汉》电影海报
这样一部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电影 , 很快便在同一题材上遭到另一部名片《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挑战 。 后者根据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真实事件改编 , 片中正义的律师没能够推翻冤案 , 黑人青年最终含冤而死 。 但是 , 以悲剧结尾就真实反映了美国种族问题吗?也未必 。 片中通过设置一个同样被歧视的白人“怪人”为对照 , 从而混淆了种族歧视和一般性歧视 , 将问题转化为“普遍人性” , 淡化了种族问题的体制性色彩 。
如果说艺术来源于生活 , 那么在美国种族问题上 , 生活往往比艺术更精彩 。 试看和《杀死一只知更鸟》电影情节如出一辙的美国最新曝光冤案:美国畅销书作家、白人女性爱丽丝·塞伯德在错误的指认中 , 使无辜的黑人安东尼·布罗德沃特因警方误导和使用错误证据 , 遭受不公正判决 , 承受了16年冤狱 。 冤案真相大白 , 美国媒体竟然以“喜事”报道 , 声称受害人“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 错误指认者“也是受害者” , “只要道歉便不必追究” , 绝口不提冤案形成的体制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