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评论|影院复工第一天,聊聊今天上映的电影

与影片的相遇
观点评论|影院复工第一天,聊聊今天上映的电影
文章图片

时隔近一年 , 关于这部影片的印象始终与《城南旧事》《春江水暖》这两部电影相关联 。 前者是因为都是诗意的离别 , 后者是因为都有真实的纪录 。
观点评论|影院复工第一天,聊聊今天上映的电影
文章图片

诗意的离别
并不是导演刻意追求和营造诗意的氛围 , 只是关于离别 , 自古就刻印在诗歌的肌理之中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黯然销魂者 , 唯别而已矣 。
《第一次的离别》讲述了沙雅地区维族小男孩艾萨与小伙伴凯丽·比努尔的童年生活故事 , 艾萨要跟生养自己的妈妈的离别、与跟自己玩乐成长的伙伴离别、与自己牧养的小羊离别 。
观点评论|影院复工第一天,聊聊今天上映的电影
文章图片

艾萨被导演选从自己已然在中学教书的同学班上选中 , 原因是被艾萨作业中的一句话打动:“妈妈的眼睛看不见 , 耳朵也听不到 , 我用我的眼睛和妈妈说话 。 ”
这句话写得如此真诚 , 没有任何修饰 , 却充满了诗意 。
恰如这部电影 。
日常生活中充满了“离别” , 车站的检票处、机场的登机口、亲友的病榻前 , 也有些没有这样充满仪式感的场景 。
观点评论|影院复工第一天,聊聊今天上映的电影
文章图片

导演如何把日常的变成诗意的呢?
或者问我们怎么把日常的感受成了诗意的呢?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或许恰好能解释 , 他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 , 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 , 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 , 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 。 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 , 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
新疆沙雅对于中部、东部地区的观众来说是一个“西域”的存在 , 胡杨林上的童年、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沙漠中的遛弯翻跟头等等这些 , 都充满了神秘性和陌生感 。
导演自己也把处女作《第一次的离别》当做献给故乡沙雅的一首长诗 , 她离开故乡多年再次返乡 , 将记忆中的场景通过摄影机呈现出来 , 即便很多是没有变化的 , 但因为眼光的变化 , 也为这部影片增添了一种“陌生感” 。
【观点评论|影院复工第一天,聊聊今天上映的电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说 , “昔人论诗词 , 有景语、情语之别 , 不知一切景语 , 皆情语也 。 ”
也就是说 , 导演返乡时带有的“陌生感”将沙雅所有的日常“景语”变成了镜头里的“情语” , 而通过演员的演绎和故事的讲述 , 观众得以“共情” , 也就品到了这首抒情诗 。
观点评论|影院复工第一天,聊聊今天上映的电影
文章图片

真实的纪录
是枝裕和在拍摄处女作《幻之光》之前 , 一直在电视台从事纪录片拍摄工作 。 而拍摄剧情电影时 , 因为特别没有信心 , 就要求自己画分镜图 , 严格按照某种既定的流程工作 。
直到被侯孝贤导演指出 , 他才意识到自己“被分镜图绑住了手脚”:
“不是应该看了演员的表演之后 , 才确定摄影机的位置吗?你以前是拍纪录片的 , 应该知道啊 。 ”
观点评论|影院复工第一天,聊聊今天上映的电影
文章图片

这些前期工作奠基 , 才会有非职业演员面对镜头毫无惧怕感 , 而那些看似浑然天成的表演其实根本不是表演 , 而是镜头将真实的动作和反应捕捉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