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恋综上头,突围的为什么是《半熟恋人》?( 二 )


“我们就在想 , 之前做《心动的信号》 , 让大家看到了20+年龄层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 那是不是也可以做一群30+的人” , 李笑团队的“基因”也恰好与这档节目的构想相吻合 , 《半熟恋人》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刚好处在熟龄阶段 , “她们更懂得这个阶段的人需要什么 , 不要什么” 。
多方因素共同决定了项目的可行性 。 可见在恋综市场进入红海的当下 , 每个制作团队都在试图寻找新的切口去阐释情感关系 。
李笑认为做好恋综除了内容好 , 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差异化 , “做出差异化的好内容才最有可能弯道超车 。 ”而《半熟恋人》聚焦30+的轻熟人群 , 探讨“智性恋爱” , 无疑打开了另一种新局面 。
关系|恋综上头,突围的为什么是《半熟恋人》?
文章图片

在前期的用户洞察中 , 团队慢慢总结出了30+群体的一些特质 , 相较于20岁的年轻人 , 他们往往拥有更丰富的阅历 , 经历过更复杂的情感关系 , 工作、生活甚至财务状况都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 。 “跟20+那个年龄段的人有巨大差别 。 我们希望能通过节目展现他们真实的 , 对于爱情这件事情的态度 。 ”
基于对30+人群的了解 , 团队开始找寻最能代表这一人群的人物样本 。 因为对恋综来说 , 好的嘉宾往往是节目成功的开始 。
拍摄地点和嘉宾选择密不可分 , 团队将拍摄地点定在上海 。 李笑认为 , 一是因为这里符合节目制作要求 , 二是基于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特殊性 , 文化更加多元和开放 , “相应的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人 , 他们的表达也比较外放 。 不论是状态 , 样貌 , 表现力等等都比较适合节目呈现 。 ”
为了保证节目的真实性 , 团队历时五个月进行了严格的素人选角 , 启用了自主报名、熟人推荐 , 线下扫楼、扫商圈等多种形式 。 例如 , 嘉宾罗拉就是通过熟人推荐 , 王能能则是在公司楼下吃饭时 , 被选角导演一眼相中 。 曾有百余个样本进入了节目组考察范围 , 经过多轮的采访和背调后 , 才最终确定了现有嘉宾 。
关系|恋综上头,突围的为什么是《半熟恋人》?
文章图片

在选择观察室的嘉宾时 , 团队也力求多元化和不同视角 。 经济学家薛兆丰的加入 , 是《半熟恋人》区别于其他节目的新尝试 。 李笑认为“熟龄的人 , 除了追求爱情 , 同时还追求一些更理性的物质存在 , 所以我们试图通过经济学的角度来解读爱情 。 ”
而在场景选择上 , 团队也选择了能保证嘉宾最真实、自然状态的合租不合住场景 , 为每个人提供个人空间 , 并利用下班后社交的时间段 , 在尽量不影响素人嘉宾正常生活的情况下 , 进行节目录制 。 录制和正常生活的自然衔接 , 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嘉宾的不适感 , 也会让节目更加舒适自然的呈现 。
剧式综艺的分寸感 节目收官时 , 王能能和罗拉的“一吻定情” , 成为了整季节目的高甜时刻 。 看到这一幕 , 观察嘉宾王菊高声感叹“我可真喜欢看成年人的爱情啊!”
王菊这句话 , 喊出了大部分《半熟恋人》观众的心声 。
节目中 , “大哥大嫂”在第一次约会之后 , 逐渐确定了心意 。 之后的每次约会里 , 黄瑞恩除了会制造惊喜为罗颖舞狮或者主动牵手外 , 他还会带对方回自己的工作地 , 见对方的亲朋好友 , 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
关系|恋综上头,突围的为什么是《半熟恋人》?
文章图片

这种“直球式恋爱”显然是轻熟人群的一大显性特征 。 相比年轻人的懵懂和小心试探 , 轻熟人群显然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 但凡认定了一个人 , 就会直接、毫不掩饰地表达爱意 。 而这种“坚定地被选择”永远能击中每个人的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