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艺术呈现竞技体育的魅力(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 二 )


美术工作者观看体育赛事后 , 往往有感而发 , 对赛场上的精彩瞬间进行艺术化的提炼升华 。 不论是对运动员夺冠高光时刻的描绘 , 还是对体育精神的抒写 , 美术工作者皆以充满现代感的审美形式 , 刻画中国运动员的奋进姿态 。 这在北京冬奥会主题美术创作中得到清晰体现 。 在“生命之光·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和“天地人和——中国国家画院2022北京冬奥主题美术·书法作品展”上 , 一批竞技体育题材新作成为亮点 。 像高毅、黄华三中国画《巅峰舞雪》、于文江中国画《速度与激情》 , 皆通过运动员挑战极限的瞬间特写 , 在矫健身姿和单纯背景的对比中 , 抒写冰雪运动激情 。
当下 , 体育美术具有更多元的艺术载体 。 在公共艺术、体育服装、产品设计、动漫游戏等领域 , 体育美术花样迭出 。 比如张新宇、马骏创作的公共艺术《光速》 , 将冬奥会速滑运动的速度之快、冰雪之美、弯道之险融为一体;作为奥运会重要视觉形象元素之一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 , 以中国汉字为灵感 , 以篆刻艺术为形式 , 将冬季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 , 转化为极具运动张力的形象 , 并辅以动态演绎 , 生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 , 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
体育美术具有很强的公共性 , 许多作品正从传统美术架上、静止的形式 , 转向线上传播、动态演绎 , 满足更多观众的审美需求 。 体育美术服务社会的特质日益凸显 。
凝聚一起向未来的磅礴力量
如何用艺术的形式更好地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如何用艺术的形式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如何用艺术的形式更好地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这些都是竞技体育题材美术创作传承创新的突破点 。
竞技体育 , 是“力与美”的交响 。 它在运动员身上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理性与感性等因素的综合运用 , 诸如最佳的空间位置、最恰当的能量安排、最具智慧的战略战术、最坚韧不拔的意志毅力等 , 彰显的正是竞技体育的“美” 。 而竞技体育题材美术创作 , 正是将美术的“美”——有序的节奏、情感的高潮、视觉的冲击力与感染力 , 与竞技体育的“美”充分融合起来 , 使之超越单纯的视觉美感 , 直达精神的世界 。 师璠中国画《冰雪之炎》便描绘了冰天雪地里燃烧的中国力量 。 作品将5个冰雪运动场景组合在一起 , 以工笔重彩技法加以描绘 , 并恰当运用传统勾金方式 , 通过红色与金粉的巧妙搭配 , 强化冰雪运动之美和赛场上青春飞扬的热度 。
这种美的碰撞 , 不是将技术美、智慧美、人体美、生命美进行拼凑 , 而是找到它们之间的契合点 , 进行融合、转换、升华 。 体育美术不是体育图解 。 凸显体育、美术的双重魅力 , 才是竞技体育题材美术创作的发展方向 。 只有画面所凝固的是不同时代、不同场景焕发出的永不磨灭的生命斗志 , 才能成就经典 。 正如俞畅的雕塑《挑战》 , 塑造了一位没有双腿的运动员坐在轮椅上奋力抛掷铁饼的拼搏形象 。 作者以方圆相济的形体和夸张的动势 , 营造出比赛的紧张感、强烈的震撼力 。
中国具有悠久的竞技体育题材美术创作史 。 回望那些题材各异、张力十足的杰作 , 无不在继承传统、关注现实、面向未来中进行创新 。 如今 , 随着体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中华体育精神深入人心 , 竞技体育题材美术创作的发展愈加值得期待 。 未来 , 体育美术将更科技、更时尚 , 更生动地表达审美情感 , 不断丰富体育文化的时代内涵 。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