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单霁翔 受访者供图
青年是国家事业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和未来 , 他们的使命和担当 , 承载着强国新征程的前途和命运 。 在年轻人成长成才的过程中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浸润不可忽视;文化的血脉赓续、精神的弘扬传承 , 融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基因密码中 , 代代永续 , 绵延不绝 。
——————————
我长期在文化遗产保护行业中工作 , 深刻地感受到 , 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目的 , 利用也不是目的 , 真正的目的是传承——传承的对象是当代和未来 。 而青年 , 正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
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时 , 感受最深的就是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古老的紫禁城、正青春的故宫博物院 。 古老与年轻 , 不再是沟壑相隔、遥遥相望 , 而是爱敬相融、携手同行 。 沟通两者之间的一股重要力量 , 也包括《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上新了 , 故宫》等年轻态节目的助力 。 这些节目打开了我们和年轻人对话的通道 , 让他们开始关注故宫、走近故宫、享受故宫文化、把故宫文化带回家 。
故宫只是中国众多世界遗产中的一员 , 广袤中华大地上还遍布着熠熠生辉的遗产宝库 , 它们也需要被关注、被发掘、被认知和被理解 。 可喜的是 , 在今天 , 年轻人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蓬勃奔涌 。
让更多的年轻人透过世界遗产这扇窗口 , 了解、认识、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并成为坚定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 是时代交给遗产工作者的命题 , 也是我们必须践行的时代使命 。
摆脱“高冷范儿” , 做文化创新者
我一直有个愿望 , 就是要让世界遗产融入民众的现实生活 , 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 让中国的世界遗产以鲜活的文化姿态走向世界 。 为了这个愿景 , 几十年来我在各地中学和大学校园巡回演讲了数百场 , 写作了70多本书 。 但是 , 传播面到底有多大?
《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一上线就有9000万人次的观看量 , 我们需要以多种形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下决心通过《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聚焦世界文化遗产传承的原因——以适应时代更新的信息技术和形式 , 来做面向大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文化传播 。
世界遗产因其历史厚重性和专业门槛高而鲜为人知 , 又因其所凝结的突出价值和独特地位而亟待为人所知 。 如何使世界遗产摆脱曲高和寡的“高冷范儿” , 在知识输出和大众理解之间建立桥梁 , 在历史追溯和当代需求之间建立联结?这需要有立意、有创新 。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一是“纪实” , 即脚踏实地地行走、交流、探访、体验和实践 , 深入各具特色和价值的遗产地 , 真实地展示遗产地的景观奇绝 , 生动地呈现人文图景 , 原本地揭示历史秘境 , 思辨地探讨当下发展 。
二是“互动” , 通过互动来拉近与纪实对象的心理距离 , 也就拉近了与大众之间的距离 。 纪实对象包括世遗守望者、历史揭秘者、考古发掘者、慕名旅游者、幸福居住者等多种群体 。
三是“综艺” , 学术知识如何表达 , 互动过程如何切入 , 怎么能让世界遗产可观、可读、可赏、可品 。 我们通过棚内演绎、户外交流、互动参与、沉浸体验和科技植入等综合艺术形态 , 构建能吸引新时代年轻观众的语态语境 。
我们知道 , 今天的年轻人有自己的知识储备、思考方式、思维特点和信息获取渠道 , 他们早已不满足于灌输和教科书式的说教 。 所以 , 我们要开启的是他们遨游在世界遗产中的文化趣旅、哲旅和新旅 。
- 王千钧|莱芜锡雕:传承300多年 两次走进世博会
- 文化|单霁翔:走进世界遗产,我们都是少年
- |走进泥土味厚重的故乡,会宁新庄
- 赵少昂|鉴赏|疏枝浅影也精神——跟着赵少昂走进春天!
- 台湾|助力两岸青年共发展 “台湾艺术及创业菁英南京行”走进浦口
- |绘巾帼风采!广州市美术家协会走进广交会四期项目
- 甄淑梭|头牌“刀马旦”走进直播间:凋蔽行业里的意外火爆
- 太岳山|“作家新干线·散文”上官建国|走进太岳山
- 中国美术馆|走进美术馆,感受诗意春天
- 济南|“文化济南-泉城行”暨“文化天桥-非遗行”走进天桥区京师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