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和|「刺杀」好莱坞封面报道

徐建和|「刺杀」好莱坞封面报道
文章图片

“我们知道对方会做什么 , 能做什么 , 坚持做什么 。 看着他们我会知道电影有什么样的可能性 。 ”
采访 | 王亦璇 周亚波 连然
路阳的“野心”比看起来要大得多 。
徐建和|「刺杀」好莱坞封面报道
文章图片

相似的追求让这一批电影人走得越来越近 。 在路阳心里 , 他们都在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 。 “我们的成长和收获可以留在这里 , 技术和经验也要留在这里 。 ” 路阳笃定地告诉《三声》 , “我希望电影是我们的 , 工业化也是我们的 。 ”
这听上去是一个不止写在纸上的“好莱坞梦”:关于创造 , 关于技术 , 关于故事 , 关于整个电影工业化体系构建过程 , 也关于“一群人一起做一件事”的兴奋感 。
它也可以有关一群人的努力 , 让“相信”最终成为“现实”——一个可以被命名为“刺杀好莱坞”的故事就此展开 。
站在现在回头看 , 那一年被派去好莱坞学习的中国年轻的电影导演 , 在后续的电影工作里 , 都展现出一种极强的进取心和统一的目标感 , 即在增长迅速的中国电影市场中 , 学习好莱坞的经验 , 通过创作出一批系列化的中国大片 , 建立自己的电影工业流程 , 在好莱坞电影面前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
七年前的那次交流学习 , 好莱坞百年工业积累让两人感到震撼 。 “对于我们 , 那应该是第一次最直接地感受到了工业化的差距 , 包括人家的流程积累 。 从创意到拍摄到后期 , 再到最后的宣传发行全流程 , 了解完之后 , 会觉得各个环节上都有很大差异 。 ”郭帆在接受《三声》专访时表示 。
也正是那一年 , 路阳执导的武侠片《绣春刀》上映 。 在此之前 , 他只有一部《盲人电影院》 。 这部电影在釜山国际电影节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 有朋友劝他借力先拍爱情片或喜剧片打响知名度 。
从《绣春刀》到《绣春刀Ⅱ:修罗战场》 , 即便外界将两部作品定义为“武侠片”或“侠义电影” , 但路阳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稳定叙事——讲述普通中国人的故事 。 在路阳的视角里 , 《绣春刀》可以是关于三个特别普通的打工人的故事 。 他们是生活的困难者 , 只不过导演套用了古装的形态来讲述 。
徐建和|「刺杀」好莱坞封面报道
文章图片

“差一个半月五年 。 ”
徐建和|「刺杀」好莱坞封面报道
文章图片

这和郭帆拍摄《流浪地球》时的经历“如出一辙” , 他也是几位导演其中最常提起“管理”的一位 。 他有这样一套标准要求:团队内的每个人要把自己当施工队 , 在拍摄现场收起对创作的欲望 。 “创意放在会议桌上 , 放在预拍摄的时候聊 。 ”
三个人就此越来越亲密 , 郭帆将后来几个人的亲密关系定义为“臭味相投” , 饶晓志也对《三声》表示 , “和他们在一块儿 , 自己的状态也放松一些 。 ”
很难给这三个创作风格有着明确区分的导演找明确的公约数 , 但一个侧面是 , 徐建和他的MORE VFX先后与他们产生了交集 。
接近殊途同归的故事线背后 , 三人也都有着各自的创作追求 。
“当导演就是为了拍科幻”的郭帆正在忙于《流浪地球2》剧本工作 , 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 但也依然“每天为此焦虑” , “龚格尔说我们第一部为第二部不留后路 , 还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