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视|音综进入“尴尬期”:缺赞助、难创新、无爆款

音综集体“失声”的尴尬似乎越来越严重了 。
近日 , 多档音乐类综艺接连开播 。 先是浙江卫视上线综N代《天赐的声音》第三季 , 紧接着湖南卫视便推出聚焦民歌的《春天花会开》 , 东方卫视则播出关注音乐剧的《爱乐之都》 。 尽管多档音综的侧重方向各有不同 , 但从播出后的热度表现来看均未溅起太大水花 。
猫眼数据显示 , 三档节目虽在播出后都进入过综艺热度榜TOP5 , 但随后热度迅速下滑 , 截至目前 , 《天赐的声音》第三季一度跌至榜单第19位 。 而在豆瓣上 , 《春天花会开》的想看人数甚至尚未破百 。
卫视|音综进入“尴尬期”:缺赞助、难创新、无爆款
文章图片

不仅网端热度遇冷 , 三档节目首播的收视数据也不乐观 。 CSM数据显示 , 《天赐的声音》第三季开播收视率仅0.514% , 同日上线的《春天花会开》则在0.224% , 而晚一天播出的《爱乐之都》收视率也只在0.177% 。
卫视|音综进入“尴尬期”:缺赞助、难创新、无爆款
文章图片

卫视|音综进入“尴尬期”:缺赞助、难创新、无爆款
文章图片

这样的冷清并不只在当下一时 , 2021年 , 音综市场便一直笼罩在“无爆款”的阴影里 。 而今 , 音综“静悄悄”的整体现状仍在延续 , 昔日爆款不断的局面早已不复 , 新的局面该如何打开成了行业的集体困境 。
元素杂糅、难深难精 就目前正在播出的几档音综来说 , 《天赐的声音3》侧重流行、改编 , 《春天花会开》侧重民歌 , 《爱乐之都》侧重音乐剧 , 但除了这些表演者本身擅长的方向有差异之外 , 节目整体上的差异化并不突出 。
卫视|音综进入“尴尬期”:缺赞助、难创新、无爆款
文章图片

例如 , 三档节目都采用导师+表演者的形式 , 只是导师在不同节目中的称呼略有不同 。 而在具体的竞演过程中 , 几档音综都出现了太多杂糅元素:《爱乐之都》按剧目分组 , 评选AB角 , 让人“魂穿”《声入人心》;《春天花会开》则从观众构成到评选方式 , 都在复刻《乘风破浪的姐姐》 , 而竞演流程又过于“复古” , 给人“土味”的既视感 , 完全失了湖南卫视在音综上的口碑优势 。 多元素杂糅与拼接之下 , 几档节目整体都显得相对混乱 。
事实上 , 回看音综兴盛的那些年 , 从《中国好声音》《歌手》到后来的《中国有嘻哈》《乐队的夏天》 , 音综的爆款方向已经出现了变化 , 从早前不断出现新的综艺模式 , 一点点转向对某一个细分群体的深度呈现 。 在这个过程中 , 音综也逐渐从连接“好的音乐作品” , 走向搭建一个让观众深入了解某一群体的桥梁 。
而就当下来说 , 很多音综虽然也在尝试延续这两个思路 , 但其侧重方向并没有进一步深挖下去 。
就像《春天花会开》虽然打出了“推广民歌”的旗号 , 但节目集结的选手 , 大多对民歌停留在“快餐式”的改编 , 民歌本身的味道愈发模糊 。 更重要的是 , 节目对民歌也没有清晰的定义 , 弹幕上 , 关于选手演唱的作品是不是民歌也成为节目最大的争议点 。
卫视|音综进入“尴尬期”:缺赞助、难创新、无爆款
文章图片

同样 , 《爱乐之都》也给人流于表面之感 , 尽管节目请来了很多业内优秀的音乐剧演员 , 但让非专业的“助力人”去评选专业的音乐剧演员 , 本就有失公允 。 尤其是张雨绮以“你更需要这个机会”为由 , 将A角名额给了郭耀嵘 , 就让节目的专业度大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