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长津湖》的成功密码

日前 , 随着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突破40亿元 , 《长津湖》系列电影总票房达97.79亿元 , 累计观影超2亿人次 。 由《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组成的系列电影刷新中国影史多项纪录 , 而它的创作过程也同样传奇 。 电影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也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里程碑 。
剧本从13万字改至6万字 , 3名导演联合执导 , 拍摄周期横跨两个冬季 , 集结了七八千人的演员队伍 , 整合了86家国内外后期特效制作公司 , 影片字幕滚动人名超过1.2万个……日前 , 随着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突破40亿元 , 《长津湖》系列电影总票房达97.79亿元 , 累计观影超2亿人次 。 《长津湖》系列电影刷新中国影史多项纪录 , 成功的背后 , 是中国电影人一次充满使命感的战斗 。
集 结
“希望这部电影可以让先烈们被更多人记住 ,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019年7月 , 《长津湖》项目正式启动 。 这是一部超大规模的影片 , 对投资和主创人员的要求都极高 。 尤其困难的是 , 影片准备作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的献礼影片在2020年秋天上映 , 时间紧迫 。
就在拍摄班底刚刚建好的时候 , 2020年开年 , 突如其来的疫情令拍摄被迫推迟一年 。 一年间 , 徐克、陈凯歌和林超贤3名导演先后加入拍摄团队 。
“拍长津湖战役这个题材 , 很有压力 , 也很有意义 。 ”林超贤还记得当初接下剧本时的心情 。
“完成剧本、结构的分工后 , 有十几个协调组针对服化道、演员、拍摄计划等进行协调沟通 。 ”总监制黄建新说 。
宁静恬美的江南水乡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 战士伍千里捧着大哥伍百里的骨灰回家了 。 他告诉爹娘 , 战争结束 , 来年开春要给家里盖新房子 。 转眼间 , 部队传来召集令 , 七连所有战士应召归队 , 伍千里再度与家人告别 。
这是电影《长津湖》的开篇 。 “回到家乡与为国出征 , 连接起来就是家国 。 ”陈凯歌说 , “我们要通过电影呈现出战争的残酷和牺牲的意义 , 只有这样 , 年轻人才能感知到胜利来之不易 。 ”
历史顾问王树增说 , 战争发生的盖马高原属于高寒地带 , 长津湖之战时 , 最低气温甚至低于零下40摄氏度 。 “由于当时国力所限 , 奔赴战场的绝大部分战士的防寒衣物都是不全的 。 而美军不但武器装备是一流的 , 被服装备也是一流的 。 在冰天雪地当中 , 两军交战时我军将付出怎样的代价可想而知 。 ”王树增说 , “但就在这样的装备差距之下 , 我军还是毅然入朝作战打击侵略者 。 只有客观表现出这样的差距 , 精神的伟大才能更好凸显 。 ”
电影中有这样一场戏:火车上的入连仪式后 , 伍万里拉开车门 , 车厢外 , 峰峦叠嶂中的长城映入眼帘 , 笼罩在万丈霞光中 , 战士们为眼前所见而震撼 。 而在原剧本里 , 这个场景原本并没有如此壮美 , 是陈凯歌进行了放大:“长城给我最深的印象 , 是它始终顽强地存在 , 它是一个精神上的象征 。 御敌于国门之外 , 这一车人就是血肉长城 , 这个寓意升华成一种精神力量 。 ”
总制片人于冬表示 , 制作这部电影可谓“责任重大 , 使命光荣” 。 “《长津湖》是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抗美援朝电影 , 希望这部电影可以让先烈们被更多人记住 ,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 ”于冬说 , “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 , 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 ,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 , 鼓舞人们直面任何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