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甘肃的艺术成就( 三 )


这些壁画一图一个内容 , 各有寓意 , 互不连贯 , 但都蕴含着美好的精神寄托 。 在创作方式上 , 作者将现实世界同神异境界相结合 , 亦真亦幻 , 以表达主人对死者灵魂的美好祝愿与祈福 。 线条简练、流畅、粗犷、古拙 , 是民间艺人的精心之作 。 甘肃各地的秦汉墓壁画大都是这样的内容和风格 。
砖石摩崖画 。 1974年 , 在酒泉上坝乡石庙子滩、五坝河出土汉代彩绘砖画 , 上有“犁地”“射猎”“煮肉”“仕子”等图像 。 1987年 , 文物工作者从天水市甘谷县收集到三块汉代模印砖 , 现藏天水市博物馆 。 一块是狩猎纹模印砖 。 长方形 。 砖面上下分四栏 , 各栏排列整齐 , 内容相同 , 为山涧狩猎题材 。 山谷间刻出猎人、奔马、猛虎、野猪、羚羊、鹿和飞燕等 。 整个图像以四方连续形式展开 , 是较典型的汉代构图方式 。 一块是青龙纹模印方砖 。 砖上沿刻二花瓣 , 右边和底边是锯齿纹装饰 。 砖面中间模印一青龙 , 昂首腾空 , 首似马 , 尾似蛇 , 头长两长角 , 张口露齿吐舌 , 脊有二长须 , 四爪伸张 , 尾上卷成S形 。 青龙上方有一燕 , 下方饰三个柿蒂纹 。 一块是瑞兽模印方砖 。 砖上沿为锯齿纹 , 格线将砖面分为大小不等的六个区间 , 分别饰朱雀、羚羊、蟾蜍、青龙、鹿、人物等形象 。 有的是完形 , 有的为半露 , 生动活泼 , 古色古香 , 是已见这一时期甘肃砖画的代表作 。
甘肃的汉代摩崖壁画以成县鱼窍峡《西狭颂》正文前的《五瑞图》最有名 , 该石颂文前刻有黄龙、白鹿、木连理、嘉禾、甘露等五种祥瑞物 。 布局紧凑 , 刀法古朴 , 形象具有表意性 , 反映了人们对武都太守李翕任官为政的赞美 , 是对《西狭颂》文字部分的有机补充 。 它和《西狭颂》书法一样 , 都是这一时期流传至今的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
秦汉天水郡、武都郡都盛产大漆 , 邻近的蜀郡也是漆和漆器的产地 , 因而这里漆器和漆画很流行 。 出土文物所见的漆画素材主要是动物、人物、几何纹饰、自然景象等 。 漆画家根据漆器的造型和大小 , 经过巧妙的设计 , 将上述纹样恰到好处地安置到器物的特定部位 , 大大提高了器物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
秦汉时期甘肃地区漆器装饰上的动物纹样既有神话类动物纹 , 如龙纹、凤纹、仙鹤纹、麒麟纹等 , 也有现实社会的马、牛、羊等形象 。 各种动物画线条交错 , 萦回缭绕 , 变化多样 , 丰富多彩 。 如武威磨嘴子62号汉墓出土的彩绘夹胎漆耳杯 , 其腹外四侧分别绘以四对朱漆凤鸟纹 , 四周则填勾曲线纹作辅助装饰 , 耳杯上的凤鸟被简化 , 整个造型呈“S”形曲线 , 极具动态、气势、神秘与虚玄之感 。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甘肃的艺术成就
本文图片

武威汉墓出土的彩绘木马
漆器人物画有羽人、舞人等 。 图画多用粗线勾勒 , 灵动传神 , 色彩简单明快 , 赋性若神若人 , 给人以很大的思索想象空间 。 如甘肃武威磨嘴子48号汉墓出土的车马舞蹈漆樽 , 木胎径约20厘米 , 腹部残留铜兽面铺首两个 , 朱漆底 , 黑漆绘垂帐纹及车马出行和舞蹈等两组画 。 舞蹈画上有三个束腰窄袖 , 体型矫健的男子在旋转起舞 。 画家只用寥寥几笔 , 就勾勒出强烈的动感美;旁绘几团云纹 , 又平添了空灵的气氛 。 这幅漆画的构图技法、人物安排及对其神韵的刻画 , 都达到了汉代漆画的高水平 。
这一时期漆器上的几何纹画 , 主要有菱形纹、三角纹、圆圈纹、平行线纹等 。 如武威磨嘴子4号汉墓出土的漆钵 , 其腹、底部交接处绘二方连续菱格纹 , 菱格内填圆圈纹和涡漩纹 , 口内次要部位则绘几何平行线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