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 存在着各种与“计量”有关的东西 , 比如 , 电子秤、血压计、水表、电表等 。 我国古代为建立度量衡标准 , 始终做着不懈的努力 。 古代的计量文化你知道多少?
世界计量日的由来
为纪念1875年《米制公约》的签署 , 每年的5月20日被设立为世界计量日 。 《米制公约》为全球一致的测量系统奠定了基础 , 支撑了科学发现和创新、工业制造和国际贸易 , 以及民生改善和全球环境保护 。
实物参照的古代计量:
【度量衡|计量文化知多少?】
本文图片
出土于殷墟的三支骨尺 , 长度皆在16厘米左右 , 正好是中等身高人拇指尖至食指尖间一拃的长度 , 与“布手知尺”相吻合 。 古人深知用人体作长度标准误差很大的道理 , 因此一直在寻找一种复现性较好的自然物来定义一尺的长度 。
本文图片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十二栗而当一寸 。 ”《说文》:十发为程 , 十程为分 。 ”《孙子算经》:“蚕吐丝为忽 , 十忽为秒 , 十秒为毫 , 十毫为厘 , 十厘为分”等 , 说法各异 , 然而都难以与汉尺度相符 。
本文图片
《汉书·律历志》记:“以子谷秬黍中者 , 一黍之广度之......一为一分 。 ”黍和栗都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 。 栗即小米 , 古代又称稷 。 黍子多为椭圆形 , 有白色、黄色和褐色多种 。 《汉书·律历志》所说的“一黍之广度之” , 即选用中等大小的黍横排 , 一粒黍的宽度相当于一分之长 。 比起“布手知尺”的复现性有很大提高 , 准确度也基本上能满足当时日常使用的需求 。
成语中的计量
本文图片
千钧一发:“钧”在这个成语中是指我国古代衡制计量的单位 。 1钧=30斤 , 1斤=16两 , 1钧=480两 。 “千钧一发”成语出自《汉书》 , 汉时1两约合15.6克 , 1钧即等于7488千克 , “千钧”重量应在748.8万克也就是7.48吨以上 , 可想而知一根头发丝怎么可能禁得住这样的重量 , 以此形容情势非常危急 。
福生于微:“微”其实是我国古代量值极微小的长度计量单位 。 根据《察伟算经》记载 , “忽 , 十微 。 微 , 十纤” , 也就是说1忽=10微 , 1微=10纤 。 前文曾提到 , 1寸=10分 , 1分=10厘 , 1厘=10毫 , 1毫=10丝 , 1丝=10忽 , 1忽又等于10微 , 由此推算1寸=1000000微 , 这也印证了《辞海》所注 , 微“长度为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 足见“微”的量值真可谓是“微乎其微” 。 比喻福分产生于极微小的因素 , 福气在于微小因素的不断积累 。
本文图片
差之毫厘 , 谬以千里:“毫”和“厘”是我国古代量值微小的长度计量单位 。 我国古代度制通常1尺=10寸 , 1寸=10分 , 但历朝历代“尺”的量值并不一致 。 《孙子算经》载 , “蚕所吐丝为忽 , 十忽为秒 , 十秒为毫 , 十毫为厘 , 十厘为分” , 到了宋代 。 “秒”改成了“丝” 。 “里”在这个成语中是指长度计量的单位 , 但在古代“里”起初是居住单位、面积单位 , 之后才逐渐演变为长度单位 。
古代日月的由来
- 洛阳|新方案印发!洛阳将分三阶段全面建成璀璨的大运河文化带
- 东亚文化之都|助力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安丘石刻文物撷英
- |美欧筑“文化隔离墙”孤立俄罗斯,俄媒:彻底结束对“文明欧洲”的幻想
- 大安镇|乐东大安镇:筹备“三月三”庆祝活动 让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 两地|“同根同源,传承传情”香港文化行巡回展览亮相大连
- 革命|革博“红色文化轻骑兵”入围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终评
- 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定于近日在郑州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延期举办
- 玉雕|从玉雕上的仿古纹饰,探寻千年文化
- 非遗文化|闪电评论丨创新驱动让“山东手造”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
- 俄罗斯|美欧筑“文化隔离墙”孤立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