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雄彭|郑雄彭:筑就瓷雕的“飞天梦”

郑雄彭|郑雄彭:筑就瓷雕的“飞天梦”
本文图片

郑雄彭雕刻作品《筑梦》 。
郑雄彭|郑雄彭:筑就瓷雕的“飞天梦”
本文图片

对脸部进行细化雕刻 。
东南网3月18日讯(福建日报采访人员 黄琼芬 通讯员 李宏图 文/图)右手执刀 , 从前到后 , 由浅入深 , 层层推进 , 刀迹时而清晰细密 , 时而粗犷有力……在德化飞天陶瓷研究所工作室 , 端坐在操作案前的郑雄彭 , 时常全神贯注到将自己也变成了一尊“雕塑”——从事陶瓷雕塑创作近30年 , 这是他的工作常态:七八个小时里 , 活跃的只有他的雕刻刀和专注的眼神 。
相比“德化瓷烧制技艺福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头衔 , 郑雄彭更喜欢陈述自己跟随德化当代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学艺近20年的收获 。 在瓷都德化 , 瓷雕技艺与人文氛围的薪火相传 , 使他逐步领悟对“何派”“苏氏”艺术的精髓 , 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智慧和理念 , 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
师从大师 , 专注传统
在飞天陶瓷研究所的展厅内 , 有一件引人注目的瓷雕作品《披座观音》 。 这尊观音 , 人物神态祥和、衣纹自然飘逸 , 给观者一种由外而内的美感与意蕴 , 展示出郑雄彭雄厚的技艺水平 。 2009年 , 他在故宫观摩了明代巨匠何朝宗的《披座观音》原件 , 萌发了临摹的灵感 。
“何朝宗是德化瓷圣 , 传统瓷雕艺人都临摹过他的作品 。 因为陶瓷的制作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 , 加上不同作者的精神和思想各有千秋 , 临摹作品的内在神韵也大不相同 。 ”郑雄彭说 。
历时两年多的创作 , 郑雄彭的《披座观音》经过了60多次修改 , 中途也请师父苏清河进行了指导 , 最终成为他传统瓷雕的代表作品之一 。 观音、罗汉、弥勒……20多年来 , 郑雄彭创作了成百上千件传统陶瓷雕塑作品 , 从神仙佛像、古今人物到器具器皿 , 题材虽然包罗万象 , 但大多离不开“传统”二字 。
【郑雄彭|郑雄彭:筑就瓷雕的“飞天梦”】由于自幼与瓷结缘 , “传统”血脉深植在他身上 。 “小时候 , 我父亲在德化陶瓷一厂工作时 , 我就经常跟着他进出瓷厂 , 看到了许多老艺人塑造的观音、弥勒等传统瓷雕作品 , 都是那么活灵活现 。 当时我就在想 , 如果我也能做出这样的作品该有多好!”郑雄彭回忆说 。
耳濡目染之下 , 从小立下的梦想很快发芽 。 1992年 , 年仅16岁的郑雄彭进入德化技术学校陶瓷专业就读 。 三年后刚一毕业 , 他就与哥哥郑雄伟一起创办德化飞天陶瓷研究所 , 匠心之路由此发轫 。
为创办飞天陶瓷研究所 , 郑雄彭的父亲托到苏清河门下 , 请他担任研究所的技术顾问 。 上世纪90年代末的德化 , 虽然从事传统“何派”瓷雕创作的人屈指可数 , 但老一辈艺人对年轻一辈不吝指点 。 作为德化当代陶瓷界的代表性人物 , 苏清河擅长陶瓷雕塑技艺 , 并精通陶瓷原料配置直至烧成等一系列全面技术 。 在苏老的悉心指导下 , 郑雄彭的陶瓷制作技艺突飞猛进 , 练就了一手精湛的瓷雕技艺 。
《披座观音》《福慧观音》《大慧观自在》《大寿星》……多年来 , 郑雄彭在深刻领悟和把握“何派”“苏氏”艺术精髓的基础上 , 融入自身的艺术理念 , 创作出各种题材系列作品上千种 , 并多次在国家、省部级专业评比中获奖 , 数十件作品为各大博物馆、珍品馆收藏 。
钟情飞天 , 植入文化
在去年底举行的全国行业职业(陶瓷行业)技能大赛中 , 郑雄彭凭借作品《筑梦》获得陶瓷雕塑工(职业工种)比赛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