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县|韶关始兴:非遗多样发展,传承融入生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张文 通讯员 吴婷 何诗颖 杨英
在唐代著名贤相、岭南诗祖张九龄的故里——韶关市始兴县隘子镇 , 村民们随口都能讲述一些有关张九龄的传奇故事 , 从“捉鼠解朝廷”到“智谏唐明皇” 。 这些故事经过整理 , 被编入《张九龄传说》 , 2021年年底入选第八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始兴县|韶关始兴:非遗多样发展,传承融入生活
本文图片

记录张九龄传说故事的文集
始兴县是千年古县 , 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截至目前 , 当地有非遗名录项目30项 , 其中省项目2项 , 市级名录项目6项 , 县级名录项目22项 。 近年来 , 当地不断加强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 让具有浓郁粤北特色的传统文化迸发蓬勃的时代生命力 。
理线索 , 加强文化分类保护
山歌是一种能反映当地历史民风和活动的载体 , 始兴大多数山歌是以传唱的形式来延续 ,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变更 , 本土山歌面临失传困境 。
始兴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吴慧表示 , 非遗项目的普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 , 当地非遗工作者们深入各村各组 , 翻阅县志、村志、族谱等历史资料 , 遍访会唱山歌或有主持村里年节活动经验的老人 , 记录自己听到的故事和有关的线索 , 然后整理保护起来 。
始兴县|韶关始兴:非遗多样发展,传承融入生活
本文图片

始兴“瑶歌”展示
如今 , 《始兴客家山歌》《瑶歌》已被列入县级非遗名录保护起来 , 它们融入现代艺术创作中得到发展传承 , 作品《清化河哟水渺渺》《席草青席草黄》《十二月红军》多次获得艺术类奖项 。 吴慧表示 , 随着线索资料不断完善 , 未来也将有更多的传统文化被保护起来 。
事实上 , 早在2006年 , 始兴县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 , 挖掘非遗线索 , 收集整理非遗线索有八大类28项 , 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 。 始兴县文化馆数据显示 , 始兴县近年来每年都有申报成功的非遗线索 , 仅2021年就有民间文学《张九龄传说》、传统医药《深渡水瑶浴》、传统技艺《澄江黄酒》《罗坝香火龙》《米裹糍》等 。
选“传承” , 非遗规范化流传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 。 宰相粉制作技艺及代表性传承人官国林对自己“宰相粉传承人”这个身份感到十分自豪 , 他说宰相粉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有“水煮不糊汤 , 干炒不易断”等特征 , 作为宰相粉的传承人 , 自己能从把控制作工序层面来把控品质 , 也能作为宰相粉的推广大使 , 去展示宰相粉传统食用方法 , 让外地朋友了解始兴味道、爱上宰相粉 。
始兴县|韶关始兴:非遗多样发展,传承融入生活
本文图片

官国林(左)展示“团粉”工艺
宰相粉的传承只是始兴县非遗保护传承的一个缩影 , 2021年始兴县新增了一批非遗传承人 , 其中陈佳汉和陈运湖成为《外营草席》传承人、刘美连成为《竹筒糍》传承人、吴孙传成为《城南醒狮》传承人、杜韶东成为《扛阿公》传承人 。 目前始兴县非遗传承人共31人 , 其中省级传承人1个、市级传承人5个、县级传承人25个 。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 始兴县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 , 并且积极打造非遗展厅和传承习所 , 包括始兴县文化馆非遗展厅、外营草席制作技艺传统工艺工作站、深度水瑶族文化展示馆、澄江青草狮传习学校等 , 还依托人才驿站、结合人才新政 , 不断吸引年轻人回到家乡 , 让越来越多的传统技艺得到传承 , 越来越多人主动了解非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