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16年,成龙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为何要说感谢李小龙?!( 三 )


之后 , 李小龙与嘉禾开始与好莱坞的华纳公司合作 , 拍摄了他在西方最知名的作品《龙争虎斗》 , 这部电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 中美的第一部合拍作品 。
片中李小龙在地下工厂有一场大杀四方的戏 。 戏中有一位20岁的龙套演员 , 露脸不过短短几秒钟就被李小龙揪着头发秒杀了 , 他当时的表现完全看不出以后有当国际动作巨星的潜质 。
这个龙套演员叫陈港生 , 在学艺期间取名元楼 , 为了能向自己的偶像看齐 , 后在香港著名作家潘柳黛的建议下 , 重新取艺名为成龙——成为第二个李小龙之意 。 (上面被李小龙踢飞的那个龙虎武师也是他扮演的)
实事求是的说 , 若干年以后 , 他做到了 。
《龙争虎斗》总成本不到100万美元 , 票房却超过2500万美元 。
李小龙改变了电影中动作场景风格 , 催生了英语武打片这一类型 , 他成为了最知名的电影明星之一 , 他自创的截拳道也随着电影的火爆传遍了全世界 。
从被美国制片人嫌弃 , 到成为好莱坞第一位亚洲明星 , 李小龙只用了短短2年半的时间 , 这一记录算得上空前绝后 。
可惜天妒英才 , 1973年7月21日清晨香港传来噩耗“一代功夫传奇李小龙”于昨夜在医院不幸离世 。
没有任何预兆 , 谁也不敢相信那个坚如铁、壮如牛、跃如虎、行如龙的32岁青年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
李小龙去世以后 , 功夫片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低迷 , 观众不愿意看没有李小龙的功夫电影 , 彼时的香港急需一位“救世主”可以代替李小龙 , 成为电影人和投资商新的票房保证 。
彼时 , 10岁的李连杰还在苦练武艺、21岁的洪金宝正在忙着做武术指导、29岁的陈惠敏虽然凭着一双铁拳拿到了东南亚拳赛冠军 , 但离开创一个功夫时代还差着一个好导演 。
看来看去 , 也就只有成龙和他的功夫喜剧片了 。
78年3月《蛇形刁手》在香港上映 , 成龙与袁小田诙谐幽默的打斗让观众耳目一新 , 观众第一次发现看功夫片也可以这么有趣 。
电影上映15天 , 票房就达270万港币 , 直逼《精武门》 。
成龙趁热打铁 , 七个月以后《醉拳》上映了 , 总票房676万 , 远超《精武门》 。
在成龙风趣搞怪的表演中 , 香港观众慢慢淡忘了李小龙逝世带给他们的悲伤 。 而两部电影的成功 , 也让成龙找到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 他知道李小龙只有一个 , 想替代他是不现实的 , 但让观众重新接受一个完全不同的成龙还是很有可能的 。
之后 , 成龙用一部接一部的作品打开了他的国际影响力 。
《红番区》帮他成功砸开了好莱坞的大门 , 3年之后与克里斯塔克合作的《尖峰时刻》让他成为继李小龙之后第二位红透全美的中国影星 。
如果说李小龙是功夫片中开天辟地的第一人 , 那成龙就是功夫片中继往开来的第一人 。
乔布斯有句名言 ,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 ”
有胆说出这句话的人不多 , 能真正做到这句话的人更少 , 乔布斯做到了 , 孔圣人做到了 , 李小龙和成龙也都做到了 。 (李在日本被尊称为“武圣”)
在李小龙之前 , 武术是有很多陋习的 , 传男不传女 , 传内不传外 , 在他之后 , 天下武术是一家 , 一切都能为我所用;
在成龙之前 , 功夫片中的打斗场面都是打完一个再打下一个 , 虽然利于拍摄但看着很假 , 在他之后 , 才出现了二打一甚至三打一的场面 , 观众看着大呼过瘾;
在李小龙之前 , 健身界对身材的欣赏是“以大为美” , 越大越好 , 在他之后 , 人们开始注重整体比例和肌肉的线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