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里的《九色鹿》,外国人懂吗?( 二 )


【敦煌|莫高窟里的《九色鹿》,外国人懂吗?】难点之二是如何将敦煌的故事情节译成外国读者容易理解的文字 。 汉语和英语属不同语言体系 , 中文的语法、句法结构都与英文迥然不同 。 对此 , 外国合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 用母语英语对文字进行提升 。 比如在翻译《九色鹿》故事时 , “身披九种鲜艳的毛色” , 中国译者译成“with a sparkling coat of nine colors” , 但母语为英语的专家认为sparkling和bright都不自然、不合适 , 而“in gay colors”表示色彩鲜艳 , 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 。
敦煌|莫高窟里的《九色鹿》,外国人懂吗?
文章图片

中加合译《敦煌壁画中的精彩故事》出版图书内页 。 张少宣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在合作过程中 , 如何实现语言既“传情”又“达意”?
李桂山:翻译伊始 , 我们就遵从信、达、雅原则 。 译文既要符合目的语的语言特点 , 又要顾及内容、结构、文采以及准确性、顺畅性和文学性 。
翻译过程中 , 我们采用了多种翻译技巧和方法 。 如“增译法” , 增补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 , 确保语义和语法结构的完整性 。 “分译法”的使用也不少 , 将原来较长的句子分成几个单句 , 读者读起来轻松易懂 。 还有些段落采用“倒置法” , 将前后的汉语句子重新颠倒 , 根据英语习惯 , 用逻辑性较强的英语语序表达出来 。
这种“倒置法” , 在此段翻译中有明显体现:“当她来到了菩提树下 , 眼前出现的是一片迷人的景象 。 鲜花竞相开放 , 蜜蜂飞舞 , 百鸟歌唱 , 池水碧波荡漾 , 荷花含苞欲放 , 她顿时心旷神怡 , 豁然开朗 。 贪婪地呼吸着鲜气 , 树荫乘凉 。 ”
这段的英译文为:“On the eighth day of April of the10th month of Queen Maya's pregnancy, she again visited her garden pavilion to enjoy the fresh air and shade. As she stepped under the Bodhi Tree, a fantastic scene materialized before her. Every imaginable flower bloomed in a riot of color, and birds and butterflies flitted among the delicate blossoms. The rippling water of a lake was ablaze with the brilliant hues of Lotus blossoms.” 。 此种翻译方式的运用 , 既便于西方读者接受 , 又兼顾了表述精华 。
中新社采访人员:选择与加拿大翻译家合译敦煌著作 , 意义何在?
李桂山:翻译是文化交流的媒介 , 是用一种文化将另一种文化的文本再现过程 , 译文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两种语言文化的特征 。 在合译过程中 , 从多角度、多层面处理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 包括现有翻译理论的运用问题 , 以及敦煌故事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 , 体现了20世纪末以巴斯奈特和勒弗维尔为代表的文化学派提出的“翻译的文化转向”的宗旨 。
内奥米·默克佛森教授在翻译过程中多次表示 , 敦煌壁画对她触动最大的便是中国古人非凡的绘画笔法和审美风采 。 “通过翻译敦煌壁画 , 我知道了什么是‘兰叶描’‘折芦描’‘铁线描’ , 将东方艺术之美带到西方 , 让更多人深入体会艺术无国界的魅力 , 是我的荣幸 。 ”她曾在信中这样写道 。
默克佛森教授认为口述传统是脆弱的 , 一旦讲故事的人消亡 , 历史记录也就面临着流失 。 原作者陈钰先生花费了几十年与敦煌人民在一起 , 整理他们的口述 , 并将其与敦煌壁画一一对照 , 这是人类与古老历史的联系 。 翻译这部著作 , 便是在传播文明 , 传播历史上人们的生活、思想和行动 。
翻译作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必要手段 , 不仅是语言转换的方式 , 更是传递文化、记载文化与构建文化的方式 。 敦煌著作中有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 , 包括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 。 合译过程中 , 我们考虑到文化空缺现象 , 采取对应策略适时适量补充信息 , 最终成功将这一璀璨文明传达给国外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