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虎”字走红网络,黄石摩崖石刻见证城市蝶变发展( 二 )


汪敦银出生汪仁镇农村 , 因家中清贫 , 并没有系统学习过书法 , 但从小他就对书法感兴趣 。 读中学时 , 他的书法水平就已显山露水 。 1985年 , 他第一次参加书法培训班 , 兜里揣着父亲给的30元来到武汉 , 一边当搬运工 , 一边挣学费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汪敦银通过自己的努力 , 最终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法院创作员、大冶市第一、二届十大文化名人等 。 其作品曾多次获奖 。
在接下来的施工中 , 黄石的书法家们想尽了办法 , 最后确定用A4纸上的字样 , 经过平行投影技术 , 放大600多倍投影在山壁上 , 再拿着望远镜看指挥着施工 , 光油漆用了好几吨 。
遗憾的是 , 2020年8月26日 , 汪敦银因病 , 带走一身墨香 , 留下一处震撼人心的书法景观 。 巨“虎”石刻不仅是黄石的一处独特景观 , 也是汪敦银留给家乡的印记 。
|世界最大的“虎”字走红网络,黄石摩崖石刻见证城市蝶变发展
本文图片

摩崖石刻虎字
巨虎见证了黄石蝶变
巨“虎”石刻位于李家坊隧道的入口处 , 连接黄石城区和黄荆山以南地区 , 2010年刻成后 , 成为世界面积最大的摩崖石刻单体汉字 。
但也有不少人表示 , 这个“虎”字怎么看起来不像我认识的“虎”呢?
据了解 , “虎”字历史悠久 , 从甲骨文开始 , 古人就刻画了栩栩如生的象形“虎”字 , 记录祖先对猛兽的敬畏 。 此后随着汉字的演变 , “虎”字也一路变化 , 并且随着一代代书法家的演绎 , 留下风格万千的模样 。
60多年来 , 黄石由建市之初的沿江地带 , 逐渐向沿磁湖区域拉伸 , 实现沿江开发、环磁湖发展的两次跨越 。但 , 这仍没有解决黄石城市发展空间不足 。 从1992年贯通“中国第一条农民隧道”——黄思湾隧道 , 到2004年李家坊隧道建成通车 , 打开了黄石城市南大门 。 2011年谈山隧道穿越黄荆山 , 连通黄金山工业新区;2016年8月31日 , 月亮山隧道正式通车 , 中心城区向山南扩展的重要通道打开了 , 直达园博园的迎宾路贯通了 。 老城新区 , 山脉阻隔 , 一条条隧道穿山而过 , 铺就黄石发展的道路 。 近年来 , 随着黄荆山脉4条公路隧道、1条高铁隧道的建成 , 黄石启动退城入园 , 产业、项目、人气在聚集中发展 , 在发展中壮大 。
2013年4月 , 黄石果敢决策 , 跨越黄荆山 , 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 。 如今 , 大冶湖畔 , 奥体中心、大冶湖跨湖大桥、园博园……新区渐露芳容 , 一座450平方公里的生态新城 , 在大冶湖畔“破土而生” 。 黄石从“环磁湖时代”走向“环大冶湖时代” 。
如今 , 黄荆山上的“穿山”之举仍在延续 。 随着黄荆山脉的第6条隧道“百花隧道”(国内首条有轨电车山岭隧道)贯通 , 一个由“环磁湖”到“环大冶湖”的大城时代 , 正快步走来 。
【|世界最大的“虎”字走红网络,黄石摩崖石刻见证城市蝶变发展】曾经因开采石料而裸露的山体 , 经过生态修复已重披“绿衣” , “环境越来越好”成为许多伴湖而居市民的心声 。 越来越多的碧水青山 , 正绘制在黄石绿色发展的画卷上 。 巨“虎”高悬 , 它将继续见证黄石的发展、蝶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