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看来 , 性尧先生关于定海的文字 , 多关乎“内忧外患” , 但是定海毕竟是他少时成长过的地方 , 风物依稀 , 《集外文补编》中至少有两篇文字传达了性尧先生的少年情怀 。 一篇是《记故乡的“唱新闻”》 , 文章从陆放翁《小舟游近村》之“负鼓盲翁正作场”句说起 , 回忆少时在故乡的浙东定海流行的一种名为“唱新闻”的说唱形式 , “唱这类新闻的盲翁 , 大多数是从乡村流浪到城市里来的 。 一到每年夏天的黄昏 , 大家都密密麻麻地搭着椅儿在街上乘凉 , 艾草在四周熏的浓浓的驱着蚊子 , 微风带来了夜色的轻寒 , 市民们在日间工作时所受到的热的压迫 , 这时 , 才得到一阵松散的快感” 。 尽管如此 , 性尧先生这篇文字的基调却仍然是沉郁的 , 因为他常常从“唱新闻”中听出“命运的叫叹”和“在生活线上挣扎者的幽怒” 。
余生也晚 , 渡海来定海更晚 , 自然没有听见过“唱新闻” , 倒是在沈家门夜排档上见过“卖唱”的 , 但是毕竟走进了新时代 , 早已失却了性尧先生笔下那种凄切;在全民同乐的氛围下 , 有时候“买唱”的人也会自己加入“卖唱”者的行列 , 一起嗨皮起来 。 记得去年还是前年 , 余杭韩公的汉语哲学大会在东港召开 , 会后某晚代表们自费在夜排档“买唱” , 来自京师的H教授和Y教授引吭高歌 , 引来掌声一片 , 最后双旦的B教授也上去献了一首《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 歌声起时也竟让人恍然有闪回八十年代的感觉 。
性尧先生的思乡文字中 , 最为“纯粹”的是一篇题为“雪话”的小文 , 记载了有一年在故乡定海的寒假遭遇的一场雪景 , “风一天到晚的不曾收敛过它的巨翼 , 雨和霜则轮流的管领着水乡的风光 , 唯有雪偏姗姗来迟 , 人们日夕的盼着她的踪迹 。 终于在阳历的大除夕 , 把这个小小的海岛 , 封成了白飘飘的上下一色” 。 文中回忆了次日元旦和三两小伙伴去城北小山上赏雪的情形 , “山并不高 , 但山麓有支小河 , 山顶可远眺大海 , 而山的两径却是深杳的成群的松林 , 碧苍苍的挺立两厢 , 风起处就簌簌的发着抖 , 松针上像玻璃般的凝着冰泽 , 稍一摇动就滴滴作声 。 本来黝暗的山景 , 却被这大块的缟素映照得明幌幌了 。 只是显得一片恬静 , 间有松树上发出这一些细碎曲子在伴奏而已” 。
古人尝恨海棠无香 , 我则恨定海无雪 。 在我有限的海岛生涯中 , 就几乎没有遇上过下雪 , 更不要说大雪了 。 只记得有一年 , 其实是在我搬来舟山起居之后 , 杭州大雪 , 据说舟山也下雪了 。 但是等我在老和山上赏完雪景回到岛上 , 那雪早已经融化了 。 大概是前年 , 舟山是真下雪了 , 但是因为海岛的温润地气 , 地上并无积雪 , 巧合的是 , 那天我也赶到定海城北去“赏雪”了 , 可惜我只是在浙海大的老校区内远观 , 只见到了山上稀疏微薄的白茫 , 但那是雪 , 则是无疑的了 。 彼时还没有念过性尧先生的这篇《雪话》 , 不然我真该也登到小山上去赏雪 , 虽然因为定海城内楼宇遮望眼 , 性尧先生当年在雪后的城北小山上远眺过的大海 , 估计我是无缘在那儿眺望到的了 。
回到开篇提及的买书经 , 在几乎已经决定在定海人民北路上离性尧先生旧居不远处的那家书店收入这两卷《集外文补编》之后 , 我又到书店的二楼转了转 , 从几架子国学鸡汤中翻出了一种刘铁冷的《作诗百法》 , 那是叶嘉莹先生领衔主编的“民国诗学论著丛刊”的一种 , 再一次下意识地上网搜了搜 , 发现此书几大网站上都已脱销 , 只有溢价两倍以上的第三方卖家在出售 , 于是我立即决定拿下这本书 , 就好像它是对我刚才“壮举”的“补偿”了 。
- 春分|春意,一半在远方,一半在行囊……
- 玻璃|哦,原来我就在幸福里
- |在单位,活得太“真”的老实人,很吃亏
- 属兔|女子取快递被男子偷拍,捏造女子与快递员发生性关系,发在微信群,女子求职被多家公司拒绝
- 丝绸|国际丝绸艺术展在贵州省博开展
- 万物|在郑州,春天的温柔已长满了枝头
- 故宫|男子竟在故宫护城河钓鱼,还钓起一米长“草鱼王”,随后赶紧放生
- 偏锋|回顾近十年创作,艺术家刘展个展“照耀你”在偏锋画廊启幕
- 勒布朗·詹姆斯|00后在职场:不一样的职场之光
- 哈士奇|民警将二哈拴在办公室里,就出警去了,再回来时不想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