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浙江缙云传统文化“蝶变”新生 点亮继承发展之光( 二 )


如果说 , 黄帝文化犹如灯塔凝聚人心 , 那么阳冰文化就像是春雨 , 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这片土地 。
“秀句满江园 , 笔法妙天下 。 ”作为缙云历史上记载在册的第一任县令 , 李阳冰在缙云本地的传统文化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为缙云创造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
千余年后 , 在浙西南的这座小城 , 阳冰文化正在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迈向新生 。
在缙云新城区 , 一座城市书房拔地而起 , 这座被命名为“阳冰书房”的精致建筑也成为了缙云新的文化地标 , 为这座小城增添了一丝浓郁的书香 。
“阳冰书房于去年七月开业 , 最大书籍容量可达5万余册 , 整体设计植入了缙云人文历史和特色旅游元素 , 分上下两层 , 一楼为鼎湖厅 , 二楼为临云庭 , 以九曲练溪为主调 。 ”阳冰书房馆长辛福民介绍 , 自从1997年来到缙云 , 辛福民见证了缙云书香文化建设的历史变迁 。
走进阳冰书房书房 , 只见书房内设置了“旺宝”智能机器人、喜马拉雅朗读亭、耳机森林、VR蛋椅、VR观景台、有声图书墙等科技产品 , 共同构建成“书+”的基层文化服务综合体 , 借助现代科技重现传统文化精髓 。
“阳冰书房是一个能让人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的地方 , 在这里我能够完全醉心于阅读 , 体验非常好 。 ”缙云本地的“00后”大学生郑路洁说 , 新开放的书房作为当地的新文化地标也能够很好地宣传弘扬缙云本地文化 , 实现文化传承和新生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缙云于2018年启动“书香缙云”建设 , 通过打造“1530阅读圈”工程建设 , 以10年为期限 , 打响文化缙云品牌 。 当前 , 该县布局有1个总馆为部颁二级馆 , 12个基层分馆 , 4个城市书房253个农书屋 , 40个书吧 , 不断奔向让城市溢满书香的目标 。
坐落于好溪河畔的李阳冰小学 , 凝聚着“阳冰文化”的精髓 , “重学”之风在校园里被演绎地淋漓尽致 。 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 , 学校深入挖掘李阳冰书法 , 每天开展40分钟的书法课 , 培养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 , 形成文化坚不可摧的血脉传承 。
“下一步 , 我们将继续深入传统故事与新的表现形式结合 ,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 循序渐进打造市场化的操作途径 , 构建‘研学’文化传承基地 , 形成文化开发和非遗传承的教育体系 。 ”李阳冰小学校长杜锦洪表示 。
在远离城市的乡村 , 文化的种子也早已扎根 , 并不断地茁壮成长 , 乡村礼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传递文化精神的力量 , 润泽着每一位村民的心田 。
礼堂文化:一弹一唱打造精神家园
采访人员在缙云采访期间发现 , 一座座礼堂正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 犹如乡村居民的“精神家园” 。 在农村文化礼堂之中 , 能最直观地触摸到人文的温度 , 感受到传统文化传承的生生不息 。
湖川村是一个有着深厚的孝老传统和民俗文化底蕴的村庄 , 建于2013年的湖川村文化礼堂 , 依山傍水 , 风景秀丽 。 随着建设“文化缙云”的推进 , 这里也成为了居民日常举办文体活动的热门场所 。
杂剧基地、民俗舞蹈、体育竞赛、乐队训练.....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在礼堂崭露头角 , 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 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 村里也更加地和谐美好 。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们当地的传统文化 , 礼堂引进了现代先进设备和技术 , 我们也在不断打造乡村数字化发展模式 ,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 ”湖川村党总支书记赵文坚表示 , 同时该村文化礼堂还依托尊老爱老的“孝”文化 , 建设了老年餐厅 , 让更多老人可以享受到集体的关怀与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