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超英电影从“流水线”走向“作者性”,能解决观众的审美疲劳吗?( 二 )


电影|超英电影从“流水线”走向“作者性”,能解决观众的审美疲劳吗?
文章图片

结果在不到四年后 , 超级英雄电影真的迎来了肉眼可见的衰落 。 漫威宇宙在老一代“复仇者“相继退休后开始后继无力 , 哪怕不久前《蜘蛛侠:英雄无归》搞出了“三蛛同框”的大场面 , 依旧没有挡住口碑的下滑 , 观众们普遍认为 , 在这个人物的刻画上 , 漫威依旧毫无新意 , “炒冷饭”炒的很敷衍 。
由此可见 , 流水线化的生产固然更容易维持稳定的品质和数量 , 却也牺牲了超英电影作者性和独立性 , 引发观众审美疲劳是必然的结局 。
【电影|超英电影从“流水线”走向“作者性”,能解决观众的审美疲劳吗?】《新蝙蝠侠》的成功之处在于 , DC在向漫威的“合家欢”“爆米花”方向靠拢却并未取得预期的成绩之后 , 开始选择重新拾回自己基因里的“暗黑”风格 。 2019年 , 《小丑》在全球大卖10亿美金 , 并成为了漫改电影中的口碑天花板 , 再一次加强了DC的信心 , “蝙蝠侠”IP无疑是它延续这一风格的最好选择 。
作为一个没有超级能力的普通人 , 蝙蝠侠既有强大的一面 , 也有着脆弱的一面 , 他幼年丧亲 , 在遍布冰冷与罪恶的城市 , 独自摸索着长大 。 更重要的是 , 这一形象自诞生以来 , 就与更广泛的社会议题密不可分 , 手握大量资产 , 掌握着城市命脉的韦恩家族 , 既是慈善家也是剥削者 , 自带“原罪” , 他们一边对着媒体大谈“建造新的哥谭” , 一边任由无产者在贫困与饥饿中死亡 , 从而催生了“谜语人”这种被逼上绝路 , 决意报复社会的罪犯 。
电影|超英电影从“流水线”走向“作者性”,能解决观众的审美疲劳吗?
文章图片

所以蝙蝠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 他纠结挣扎 , 试图在一个腐朽到骨子里的城市中贯彻正义与希望 , 却只能无奈的成为了不断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 。
电影作为一种流行文化产品 , 必然要凝聚时代最主流的公共价值观 , 而纵观当前经济整体下行 , 社会阶层撕裂 , 国与国之间冲突不断的全球大环境 , 过往那些充满“正能量”与“政治正确”的超级英雄电影开始显得越来越“不接地气”了 。 比起“成人童话” , 观众更希望看到一些深刻的、能够体现人性幽微的超级英雄 , 就像《新蝙蝠侠》 , 除了故事本身 , 电影中关于政治的隐喻必将带给不同群体以不同层面的反思 , 如同一面映照人心的镜子 。
曾经的超级英雄电影 , 在观众心中一直与“爆米花”大片画着等号 , 《新蝙蝠侠》的出现 , 或许能够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 让超英电影与“爆米花”脱钩 , 逐渐走向“艺术性”与“独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