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演论|《笔醒山河》01|《天演论》是怎么“做”出来的?( 三 )


或许在吴过世后 , 其子吴闿生(1877—1950)整理其父手泽时发现此一节录 , 因而交给廉泉(1868—1931 , 吴芝瑛之夫、吴汝纶之侄女婿)所经营的文明书局出版 。 吴闿生指出 , “此编较之原本 , 删节过半 , 亦颇有更定 , 非仅录副也” , 这样的观察是非常正确的 。
如对照严译原文可见:一、节录的字数只有原文的三分之一左右;二、吴汝纶删除了枝蔓之后 , 使文字变得简洁、紧凑 , 成为典雅、纯正的中文 , 完全没有翻译的痕迹;三、文中以“物竞”“天择”之原则来观察世变之主旨 , 显得非常突出;四、吴汝纶增加了说明段落主旨之小标题 , 置于节录文字之后 。
此一节本在出版后颇受欢迎 , 当时有些学校即采用该书为国文教科书 。
1905年 , 14岁的胡适就读于上海澄衷学堂 , 他在《四十自述》中说:
澄衷的教员中 , 我受杨千里(天骥)的影响最大……后来我在东二斋和西一斋 , 他都做过国文教员 。 有一次 , 他教我们班上买吴汝纶删节的严复译本《天演论》来做读本 。 这是我第一次读《天演论》 , 高兴的很 。 他出的作文题目也很特别 , 有一次的题目是“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 , 试伸其义” 。 (我的一篇 , 前几年澄衷校长曹锡爵先生和现在的校长葛祖兰先生曾在旧课卷内寻出 , 至今还保存在校内 。 )这个题目自然不是我们十几岁小孩子能发挥 , 但读《天演论》 , 做“物竞天择”的文章 , 都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风气 。
《天演论》出版之后 , 不上几年 , 便风行到全国 , 竟做了中学生的读物了 。 读这书的人 , 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 。 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的意义 。 ……几年之中 , 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 , 延烧着许多少年的心和血 。
胡适的经验应该有其代表性 。 《吴京卿节本天演论》除了由文明书局印行出版 , 还有一些人亲手抄录 , 苏州大学图书馆即藏有一手抄本 。 这显示吴汝纶的节本对于《天演论》的传播 , 尤其是从“‘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的意义”来理解该书 , 起了极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