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堂
“宗曲”为藏语 , 就是汉语中所说的“湟水” 。 西宁市湟中区地处湟水河中游 , 因而得名 。
湟中是非遗文化生存和成长的沃土 , 而民间底蕴与活态传承使之有了活色生香的韵味 。 这些活态文化呈现出多形态、多民族、“我中有你 , 你中有我”的特点 , 像一颗颗明珠闪耀在宗曲河畔 , 让人应接不暇 。 其中加牙藏毯、塔尔寺酥油花、堆绣、塔尔寺花架音乐、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尤其耀眼 。
加牙藏毯织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永良正在织造藏毯 。李永寿摄
加牙藏毯是湟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6个项目之一 , 有300多年的历史 。 加牙是湟中区上新庄镇的一个村 。 “山不在高 ,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 。 ”加牙村的五彩褥、地毯远近闻名 。 早在清代 , 该村就有“毛织品编织村”的美誉 。
清康熙年间 , 塔尔寺扩建 , 为满足寺院装饰及僧人诵经所用坐垫的需要 , 藏毯编织业在塔尔寺周边迅速兴起 。 清嘉庆年间 , 两位姓马的宁夏地毯匠人来到加牙村 , 村民杨新春和马得全便跟两位匠人学习栽绒地毯编织技艺 , 又把当地的传统藏毯编织方法和内地栽绒地毯的编织方法巧妙地结合 , 进一步规范和拓展了加牙藏毯的编织技艺 。 马、杨两家的藏毯技艺世代相传 , 至今已传至第八代 。 在加牙村 , 几乎人人都会捻线、编织藏毯 , 民间曾有“姑娘嫁到加牙里 , 不捻线着干啥哩”的俗语 。
一种手工技艺能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肯定有让人惊叹的绝活 。
加牙藏毯以卡垫、马褥毯、炕毯、地毯为主 , 选材优良 , 花样新奇 , 工艺精湛 , 图案丰富多彩 , 条纹清晰 , 色彩鲜艳 , 民族风格浓厚 , 反复踩压不变形 。 更神奇的是 , 一块加牙藏毯至少可以用数十年 , 而且使用的年代越久 , 色泽越明亮 。 品种繁多、花色各异是加牙藏毯的又一特点 。 14个系列70多个品种的加牙藏毯多采用连环编结法 , 毯面厚实 , 保留着传统藏毯边缘不缠线的特点 。 样式主要有以藏式吉祥图案为主的传统藏毯、仿古藏毯、包芯卡垫藏毯、丝毛合织藏毯、丝绒藏毯等 。 加牙藏毯配色艳丽 , 粗犷大气 , 雍容华贵 , 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融为一体 , 是世界地毯界公认的最好手工地毯之一 。
【藏毯|宗曲河畔有遗珠】一块成功的加牙藏毯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 凝结着匠人的辛勤汗水和劳动智慧 。 加牙藏毯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就在于精和细 , 不露经 , 不露纬 。 就原料加工来说 , 要经过选毛、洗毛、和毛、梳毛、纺纱、洗线、染色八道工序 。 至于在经纬分明的地毯上制做出理想的艺术效果 , 要时刻做到经线不压叠、道数排列均匀、松紧度合适 , 靠的是眼力和手感 。 这还远远不够 , 最要紧的是纬线要平行一致 , 不准出现露经、露纬 , 做到上下绒头长短整齐、毯背不出现空环凸泡 , 做到倒头合理 , 无花刺、无错位、无错花 , 缭边粗细均匀、无荷叶边 , 真是不容易 。 当然 , 这才是加牙藏毯的半成品 。 要变成一件成品 , 还要把沟岗、刀印、刀痕、刀花平整清洁 , 使其无啃活无撕活 , 做到松散丰满 , 手感爽滑 , 呈现出清晰、均匀、流畅的效果 , 完美体现图案设计的风格 , 更要靠手艺人的心力、眼力和手艺 。
加牙藏毯的编织过程中 , 最令人称奇的是“凭空织造” 。 早期 , 织毯艺人没有图纸可依 , 完全按照师傅的口传心授和自己脑海中的图案进行编织 , 最后织出的图案竟然与事先的设想一致 。 这种高超的“凭空织造”技艺 , 实在是令人拍案叫绝 。
- 亚残运会|杭州中国大运河畔上演亚残运会倒计时无人机秀
- 大衙门$二月二,开河祈福!带你近距离感受古运河畔传统民俗
- 青未#青未了丨洪凝河畔白鹭飞
- 城墙@长安元宵夜:民众护城河畔流灯祈福
- 张庄村#京城大运河畔古村落 百年花会迎冬奥闹元宵
- 武跷@探访京城大运河畔年味儿:龙灯会、小车会、高跷会,不见不散
- 绵羊毛&加牙藏毯传承人杨永良:开拓市场才能更好传承
- 中国|京杭大运河畔的虎年“生肖奇妙会”~「辣火」过大年~
- 青青河畔草@一首古老的情诗,流传了两千多年,开篇的第一句每个人都读过!
- 芮集社区$图说 | 人腾虎跃,火树银花,非遗“火老虎” 再现淮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