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当蝙蝠侠失去“自我认同”( 二 )


那么 , 留给马特的还剩下什么?《新蝙蝠侠》到底何去何从?
电影|当蝙蝠侠失去“自我认同”
文章图片

马特放弃了DC留下的参考剧本 , 决定以漫画《蝙蝠侠:元年》为改编蓝本 。 同时 , 在整体基调上 , 影片承袭上世纪70年代好莱坞的“黑色电影”气韵 , 摒弃了几乎一切幻想要素和英雄叙事 。 为了更加贴近现实 , 影片甚至回溯到了蝙蝠侠最初的古早人设——侦探 。
不得不说 , 这并不是一次革新 。 DC一词起源于“Detective Comics(侦探漫画)” , 早在1939年 , 蝙蝠侠第一次出现时 , 就成为了DC的当家侦探 , 他在漫画中甚至被称为“The world's greatest detective(世界最伟大侦探)” 。
只是 , 搜寻线索与推理的过程过于漫长 , 极大地消耗了观众的耐心 , 却没有给出对应张力的剧情冲突 。 《新蝙蝠侠》没能如常规的刑侦片一般 , 投射出足够的悬疑与反转 , 也没如超级英雄片般 , 展开足够燃爆酷炫的打斗 , 更致命的是 , 极大地参考了诺兰的三部曲 , 也并没能给出超越三部曲的立意颠覆 。
很难说 , 《新蝙蝠侠》到底是一部什么片 。 它的超高影视质感与文艺气质 , 给了观众一道误读的门槛:欣赏不来 , 却又骂不出口 , 节奏拖沓 , 剧情沉闷 , 视听语言极佳 , 影史级别的镜头让人确凿地感到了震撼 , 却又觉得一切言之无物 。
电影|当蝙蝠侠失去“自我认同”
文章图片

失去“英雄认同”:蝙蝠侠到底信仰什么
同时 , 重新定义蝙蝠侠是不够的 , 必须重新定义蝙蝠侠的反派 , 《新蝙蝠侠》还需要新的小丑 。 电影《小丑》里 , 小丑的妈妈欺骗他说 , 大富翁托马斯·韦恩(蝙蝠侠的父亲)是他的父亲 。 马特接过了这种同父的设定 , 让《新蝙蝠侠》的大反派谜语人走向了这段本是戏言的命运:孤儿院里的谜语人原本会接受大富翁托马斯·韦恩的资助 , 结果托马斯·韦恩死了 , 说好的不翼而飞 , 幻想的生活全部破灭 , 所以他 , 很愤怒 。
逻辑上说得同 , 但是立意则与小丑相差甚远 。 也许从人设上就能看出 , 《新蝙蝠侠》的角色定位 , 已经有着摇摇欲坠了 。
而且 , 最致命的地方在于:谜语人的存在太过功能性 , 自始至终 , 都是在引导蝙蝠侠走向正确的那一步 。 他不够独立 , 不够自我 , 反而成为了一个高级的工具人 , 完成了自己的反派使命 。
电影|当蝙蝠侠失去“自我认同”
文章图片

回到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 , 诺兰认为 , 蝙蝠侠的角色驱动力 , 便是“净化哥谭” , 让这座城市回到真正的阳光之下 。 但哥谭的腐朽是自上而下的 , 政界、警界的腐朽催生下游犯罪 , 蝙蝠侠要对抗的不是某一个人 , 而是一整座城 。 因为他的私刑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法律的游走 , 尤其他还秉持“不杀原则” , 这种种的一切注定了蝙蝠侠的悲情 。
而在《新蝙蝠侠》中 , 影片忽略了他作为哥谭富豪的生活 , 放大了他脆弱、忧郁和神经质的部分 。 他和敌人冲突时甚至有些莽撞 , 被逼至绝境时 , 甚至连滑翔都会摔倒 。 处于这个阶段的蝙蝠侠 , 信仰是不明晰的 。
最初的信仰当然来自父亲 , 还有他内心深处几近天真的正义感 。 韦恩家族的言传身教 , 以及他对父亲的崇拜 , 给予了他贵族式的责任感——甚至带着高高在上的傲慢姿态 。 而随着凶案的一件件展开 , 一道道谜题让自负的蝙蝠侠意识到 , 有这么一个敌人 , 注视着自己 , 玩弄着自己 , 并不惧怕自己 , 这是对他自身威信的一个挑战 , 也是失序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