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当蝙蝠侠失去“自我认同”( 三 )


蝙蝠侠终于知道了自己成为英雄的初心与信仰 , 结局美好 , 充满希望 。 但看似稳妥的逻辑之外 , 却藏着薄弱的叙事缺口:影片中的蝙蝠侠只能说是聪明一些的莽撞侦探 , 所有的罪案节奏几乎完全由反派前来带领 。 蝙蝠侠看似秒破谜题 , 总能适时地给出答案 , 却无法做出任何弯道超车、足以证明自己智商的行动 。 甚至连自身的成长 , 全都被动地交付给了他人 , 外界丝毫的声音都足以淹没内心的海洋 。
这不是一个蝙蝠侠寻找信仰的故事 , 而是反派把信仰递到手中的顺拐事故 。 一个由他人铸就的自我认同 , 或许很难成为一名角色真正的自我认同 。 尤其这个角色 , 还是一名超级英雄 。
电影|当蝙蝠侠失去“自我认同”
文章图片

失守“观众认同”: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蝙蝠侠
现在 ,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到底什么才是蝙蝠侠?
如果主创团队难以回答 , 那么站在观众的角度 , 重新问一遍: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蝙蝠侠?
从数据上说 , 传统超级英雄片从《复仇者联盟4》之后就走向了终结 , 开始探索新的出路 。 《新蝙蝠侠》身上有着回归类型与现实的明确亮点 , 但这道闪亮 , 更多的闪在了概念上 , 而非剧情之中 。
电影|当蝙蝠侠失去“自我认同”
文章图片

电影的最后 , 哥谭整座城市都被洪水淹没 。 无处可逃的人群拥挤在即将被淹没的室内体育场 , 为了拯救所有人 , 蝙蝠侠飞身抓住了即将进入水中的通电线缆 , 忍着剧痛切断后 , 重重跌进水中 。
这一刻 , 是英雄的陨落 , 却也是英雄的重生 。 在蓝红的光芒闪过后 , 蝙蝠侠从水中起身 , 抽出信号棒 , 如摩西分开红海般带领着众人前行 。 这一幕 , 有着强烈的宗教意味 , 也反映着影片主创团队的价值观取向——“让英雄回到人群中领导人群 , 而非煽动人群” 。
而关键在于 , 这样的人群 , 到底是主创臆想而出的人群 , 还是真实被打动的银幕前的普罗大众?《新蝙蝠侠》创造出了一个至暗的世界 , 把大众看做了需要被拯救的对象 , 而这种被剥夺的参与感 , 很难引发大众真正的认同——尤其在电影花了大量的笔墨告诉人们 , 这是一场不再造神、深耕现实的叙事之后 。
而观众 , 也应该配一个更好的蝙蝠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