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谈丨节气、歌谣和民俗里的“四季江南”】丝竹乐的由来 , 历史悠久 , 源远流长 。 从先秦的“竽瑟之乐” , 两汉“丝竹更相和”的相和歌 , 南北朝“清商乐”的“但曲” , 丝竹乐逐渐成为民间和宫廷中重要的表演形式 。 到了宋代 , 丝竹乐有了市井、瓦舍等专门表演场所 , 配设“细乐”和“小乐器”的乐队编制 , 音乐风格也转变成了“清、小、细、雅”的特点 。 明清时期 , 丝竹乐保持宋代清新淡雅的风格 , 吸收民间习俗中的“细乐”“丝竹”和“清乐” , 并融合打击乐器 , 成为伴奏音乐形式 。 20世纪10年代 , 丝竹乐逐渐以上海为中心 , 涌现出诸多演奏团体 , 如“文明雅集”“清平社”“钧天社”等乐社 。 “丝竹乐”随之也被称为“国乐” , 演奏“国乐”的班社被称为国乐社 。 之后 , 逐渐统称为“江南丝竹” , 演奏组织称为“丝竹班” 。 如上海江南丝竹“清客串”和“丝竹班” 。
今天 , 江南城乡各地依然活跃着诸多乐社 , 它们有着固定乐手们 , 定期聚会和排练 , 传承延续着古老的丝竹艺术 , 丰富城市的文化生活 。 2006年 , 江苏太仓市和上海市联合申报江南丝竹 , 成功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江南丝竹的曲目丰富 , 传统八首乐曲为《欢乐歌》《云庆》《老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扳》《四合如意》《行街》 。 此外 , 还有《鹧鸪飞》《柳青娘》《高山流水》《霓裳曲》《倒扳桨》等乐曲 。 音乐家聂耳曾改《倒八板》为《金蛇狂舞》 , 很快风靡全国 。 刘天华改编创作的《变体新水令》也早已成为乐坛名曲 。 传统技法中有“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等手法 , 蕴含着人与人之间相互谦让、协调创新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 透射出江南人民“海纳百川 , 兼容并蓄”的人文文化底蕴 。
一方水土 , 滋养一方文化 。 千百年来 , 江南人民勤劳智慧的劳动生产 , 丰厚的文化积淀 , 独特的民俗风情 , 是民间音乐的源头 , 音乐创作的源泉 。 一曲曲音韵情调 , 犹如一朵朵绚丽之花 , 在世界声乐艺术中夺目绽放 , 散发着经久流传、令人心醉的芳香 , 诉说着色彩斑斓的美好江南 。 岁月不居 , 经典永恒 , 让我们记住那先曾经给我们无比温暖和美好回忆的旋律 , 向时光致敬 , 为家园祝福 。
作者:董伟(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编辑:范昕
策划:周敏娴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 成都市|成都市美术馆再获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提名
- 艺术|成都市美术馆再获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提名
- 古琴|东西问丨喻辉:中国古琴音乐蕴含了何种中华文化密码?
- |逾500件粤陇文物亮相 见证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 美文|「专栏」任平生作品:《钗头凤·抗疫》(中华通韵)
- 二十四节气|文化观察|当传统文化成顶流后 24节气的文化节目也卷起来了?
- |中华龙,行天下,民藏和田玉上古重器精品糸列之——玉龙
- |【中华文化】徐右冰、田小华、张志庆、陈忠康等六名家书法欣赏
- |《2022中华壬寅国宝币玺》首发暨收藏仪式在京举行
- 中华文明|大型纪录片《城子崖》正紧张拍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