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守护民间美术 传承文化根脉( 二 )


以皮影为例 , 手工制作一个50厘米高的皮影人物 , 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烫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 , 仅镂刻人物造型就需要3000多刀 , 完成所有工序要一个星期左右 。 可使用机器 , 只需输入程序 , 启动开关 , 仅30分钟就能镂刻一个皮影人 , 就算加上上色、缀结 , 完成全部工序也就需要三四个小时 , 并且机器制作的皮影人线条流畅 , 没有刀误 , 生产成本仅是手工制作的几十分之一 。 因此 , 不管手艺多么精湛 , 皮影艺人都很难靠制作售卖皮影作品在现代社会解决生存问题 。 与皮影艺人面临相似处境的还有剪纸、刺绣、泥塑等许多民间美术从业者 。
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 。 当从事民间美术工作无法养活自己时 , 老艺人便会转行 , 年轻人更不愿进来 。 由于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 , 大量老艺人离世后 , 民间美术就会陷入“人亡艺绝”的困境 。
当然 , 目前仍然有一些民间美术爱好者在进行相关创作 。 可这些人仅仅把民间美术当作兴趣爱好 , 而前辈老艺人却把民间美术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 。 一个是兴趣 , 一个是事业 , 定位不同 , 付出肯定不一样 。 所以 , 我们看到很多民间美术爱好者的作品多是在重复前人 , 未能创造出与新的时代环境和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的新的艺术语言 。 所有这些 , 导致民间美术陷入发展困境 。
激发民间美术的内生动力
任何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 , 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 。 因此 , 抢救乃至发展民间美术 , 最重要的是找到民间美术与现代人生产生活的结合点 , 探索以何种方式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 如此才能激发民间美术的内生动力 。
如前所述 , 民间美术对于现代设计具有借鉴价值 。 若能将民间美术的艺术精华有效融入现代设计 , 那将为其找到一条重生之路 。 民间美术种类极多 , 有绘画、剪纸、雕塑、纸扎、编织、刺绣染织、服饰裁剪等 , 每大类又包括多个小类 。 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 ,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艺术家将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成功嫁接 。 比如 , 有的地方大胆创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 , 并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将其艺术精髓融入当地特产包装 , 二者的“邂逅”产生了新奇有趣的火花 , 由此推动了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 。 再比如 , 有设计师将传统扎染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 设计出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居用品 , 不仅摘得国内外大奖 , 还将产品卖到了国外 , 千年扎染因此旧貌换新颜 。
总之 , 通过现代设计手段 , 深挖民间美术的艺术潜力和商业价值 , 拓宽民间美术的应用领域 , 打造民间美术的艺术品牌 , 是激活民间美术活力的最好方式 。 从实践中看 , 制约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应用的一大瓶颈是 , 懂民间美术的不懂现代设计 , 懂现代设计的往往又不懂民间美术 , 缺乏将二者成功打通的“通才” 。 因此 , 笔者建议大专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 , 一方面要开设民间美术课程 , 另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深入民间 , 多向民间老艺人请教学习 。
虽然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用价值在现代社会有所减弱 , 但它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换句话说 , 现代社会 , 人们学习制作风筝并非为了卖风筝挣钱 , 学习裁剪衣服也不一定要当裁缝 , 但通过接触学习这些民间美术 , 可以了解传统文化 , 陶冶个人情操 , 提升审美水平 。 从这个意义上看 , 民间美术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笔者建议大中小学将民间美术列入美育课程 , 有条件的学校 , 可以选聘民间艺人兼任美育老师 。 此外 , 文化馆、博物馆、少年宫甚至私营教育机构 , 可以开设一定数量的民间美术课程 , 尤其是陶艺、剪纸这类需要动手的课程 , 让孩子们通过学习民间美术 , 一方面提升美育水平 , 另一方面也提高动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