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蕴章|田蕴章、欧阳中石理解的屋漏痕都有偏颇( 二 )


田蕴章|田蕴章、欧阳中石理解的屋漏痕都有偏颇
文章图片
屋漏痕边缘淤积的泥土
再来看看书法线条墨迹的形成过程,首先点画要“藏头,圆笔属纸,令笔芯常在点画中行”,这就是中锋用笔,篆籀笔法 。颜真卿是深谙此道的,篆籀笔法,点画圆浑是颜真卿的最大特点 。这也是很多人把他放到同王羲之同等的地位的原因之一 。
中锋用笔,使毛笔在行进的过程中,能向四面八方注墨 。同样,密实的纸张能使注入的墨形成类似于向下流的雨水似的液体 。瞬间的表面张力保障了“圆笔”的力量感,印印泥也有这种立体的质感 。
生纸因为洇散,就没办法让笔道内的墨形成这种有张力的边缘 。如果用放大镜看生纸上的线条和再加工过的纸上的线条就会发现,生纸上线条的边缘是放射状的 。有句话叫“强弩之末,未能穿鲁缟”,就是这种感觉 。这样的线条怎么能比边沿要涨出来的那种线条有力量呢?
田蕴章|田蕴章、欧阳中石理解的屋漏痕都有偏颇
文章图片
屋漏痕和生纸上墨的洇散
所以,即便生宣纸能使墨分五色,画出的画韵味无穷,古人不会把生纸用作书写用纸 。欧阳中石先生显然没有考虑墙壁与生宣纸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稍有偏颇 。
他的学生田蕴章对屋漏痕的理解跟他不同,田蕴章在“每日一字”的讲座中讲屋漏痕是行笔过程中且行且顿,不断叠笔 。他这种方法现今有不少人用,有人说这是“颤笔”,这种方法与真正的“战笔”的不同另文再说 。
可以想一下,边行笔,边顿笔,行一下还要回来叠一下,这样的行笔是不是太做作了?书法作为从实用形成的文化艺术,是不是有点矛盾了呢?
田蕴章|田蕴章、欧阳中石理解的屋漏痕都有偏颇
文章图片
雨水多次流到的位置
不过他的“且行且顿”但是说出了雨水顺墙而下的真实状态,这一点是值得赞扬的,但是行笔就不能机械地照搬照套 。再说,屋漏痕的重叠是多次雨水停留在不同位置形成的,并不是一次完成,反反复复就有了描画之嫌 。熟悉米芾的,看到这里可能会顿悟,这不就是米芾说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吗?
看过雨水顺墙而下的人会明白,水痕的末端永远都是圆的 。水滴流下来时,如果不断有雨水加入,就会一直往下流 。如果没有雨水加入了,水滴就停下来了 。这时的水滴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呈现出一种摇摇欲坠,似垂飞垂的弹性 。
田蕴章|田蕴章、欧阳中石理解的屋漏痕都有偏颇
文章图片
颜真卿 自书告身帖 局部
张怀瓘横用勒,竖用弩,都是这种意思 。勒如同勒紧的马缰绳,手的拉力同马的拉力使缰绳有了弹性的;弩如同拉弓射箭,手的拉力和弓弩的推力使箭呼之欲出 。
从卫夫人《笔阵图》中的“竖,如万岁枯藤”,到欧阳询《八诀》中的“竖如万岁枯藤”,都说明了点画要有象老藤一样的弹性 。
这样总结下来,屋漏痕包括中锋用笔和“横鳞竖勒之势”两方面的内容,这正是书法点画线条有高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怀素听颜真卿这么说才会激动地站起来,握住颜真卿的手说:“得之矣!”
田蕴章|田蕴章、欧阳中石理解的屋漏痕都有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