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2月23日 , 空中俯瞰明中都考古现场
2021年 , 经过坚持不懈的发掘努力 , 明中都前朝区宫殿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 宫殿由前殿、后殿和穿堂组成 , 均位于夯土台基之上 。 通过台基夯土内的磉墩分布 , 复原出前殿与后殿的建筑开间均为面阔九间、进深四间 , 前后殿之间有阔三间、深七间的穿堂 。 前殿中部偏后处还发现一座黄土中心台 , 土质纯黄 , 所处位置正是金銮殿中放置龙椅之处 , 也是整个明中都宫城的几何中心 , 且其建造早于宫殿与城墙 , 或许为风水学说中“点龙穴”的手法体现 , 是筑城选址理念研究的重要材料 。
本文图片
2月23日 , 空中俯瞰明中都考古现场
“经过发掘 , 明中都前朝宫殿的布局并非‘中’字形 , 而是‘工’字形 , 且是前后殿加穿廊的整体结构 。 由此证明 , 在宫殿形态上 , 明中都与南京、北京两座宫殿的三殿布局并不相同 , 而更接近元大都的宫殿形态 。 这解决了40余年来的猜测和争论 , 极大地推进了明中都的认识和研究 。 ”王志说 。
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关键环节
既然明中都前朝宫殿的布局接近元大都而迥异于南京、北京 , 那么发现这样独特的真实面貌具有怎样的意义?
考古界普遍认为 , 明中都宫殿虽参照元大都 , 但又存在大量创新 。 明中都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的“三朝五门”制度转化为前导区 , 安排在宫殿之南 。 相比元大都 , 明中都南宫门到南城门间的距离长了两倍 , 因此可以在午门与洪武门之间摆下端门、承天门、大明门 。 同时 , 象征皇室正统的太庙 , 移到了阙门之左;象征疆域版图的社稷坛 , 移到了阙门之右 。 这种布局 , 用一重重的墙与门 , 把中轴线上的皇权威严 , 推向顶峰 。
本文图片
2020年10月14日 , 明中都考古队员清理出土的石础
“明中都宫殿基址的考古发现 , 补充完善了中国建筑史元、明两大篇章之间的关键缺环 , 为进一步理解明早期官式建筑在基础做法、用材与结构等方面的嬗变奠定了基础 , 其在设计理念、结构布局和工艺做法上无不体现出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特征 。 ”王志解释道 , 明中都不仅从实物上填补了中国古代都城宫殿制度由宋元向明清转变的关键环节的资料 , 其主体宫殿对元代宫殿制度、规划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并对明代南北两京宫城规划模式的生成过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 也充分体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中的历史进程 。
对于考古人而言 , 从故宫到凤阳 , “这里更能施展得开” 。 因为北京故宫考古慎之又慎 , 只能进行“微创”发掘 , 而明中都考古可以全面铺开 , 这对北京宫殿变迁、营建时序以及施工工艺甚至哲学思想等都有启发意义 。
本文图片
2020年10月14日 , 明中都考古队员划地层线
此轮发掘还揭示出了叠压在明代宫殿基址上的清代县学建筑的基本布局 。 县学为南北向长方形院落结构 , 有不断向南增扩建现象 , 发现的五组建筑与文献中的县学建筑及维修、扩建的记载基本吻合 。 “清代县学院落的揭露为明清县级官学制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考古资料 。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叶润清点评道 。
精心守护共同的文化遗产
- 考古|双语说河南|河南南阳黄山遗址获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武威市|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获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滕州岗上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考古学|山东滕州岗上遗址考古项目成功入选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考古|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考古|880多件出土文书还原1200年前唐代戍边生活
- 江村大墓|西安江村大墓入选全国十大发现:为什么不要把盗墓和考古混为一谈
- 考古|甘肃这个墓葬群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考古学|山东滕州岗上遗址为何获得中国考古领域最高荣誉?
- 考古学|202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 “神仙打架”背后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