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伍迪艾伦创作的分水岭之作,不再是荒诞闹剧,而是高雅文化喜剧

【观众|伍迪艾伦创作的分水岭之作,不再是荒诞闹剧,而是高雅文化喜剧】观众|伍迪艾伦创作的分水岭之作,不再是荒诞闹剧,而是高雅文化喜剧
文章图片

影片《安妮·霍尔》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 , 以纽约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为调侃对象 , 讲述了一个传统浪漫喜剧片经常表现的故事 , 即一位喜剧演员和一名歌手的恋爱经历 。 但该片完全突破了传统浪漫喜剧的表现范畴 , 表面上讲两人的情感波折 , 实质却是在展示现代都市生活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
伍迪·艾伦的生涯分水岭
在影片中 , 大量的对话以及剧中人打破“第四堵墙”对着摄影机的独白 , 让观众意识到作者强烈的存在感 。 隐含着导演本人对现代都市生活、大众传播媒介、人际关系及精神困境的文化反思 , 具有典型的知识分子的思辨意识 。
观众|伍迪艾伦创作的分水岭之作,不再是荒诞闹剧,而是高雅文化喜剧
文章图片

与以往那种充满传奇色彩的荒诞闹剧式的喜剧片风格迥然不同 , 这部影片是伍迪·艾伦创作生涯中的分水岭 , 充满了富有智慧的幽默和调侃 , 同时夹杂着孤独、惶惑、曲终人散的悲凉 , 意味深远 。
因此 , 《安妮·霍尔》被公认为“高雅文化喜剧”的代表作之一 。 《安妮·霍尔》在形式风格上让人耳目一新 , 对日常生活进行了游戏化的解构 , 频频打破剧情创造的生活幻觉 , 产生强烈的间离效果 。
观众|伍迪艾伦创作的分水岭之作,不再是荒诞闹剧,而是高雅文化喜剧
文章图片

超现实情节的应用
片中设计了诸多超现实段落 , 打破了时间的线性发展 。 尤其是剧中人频频打破“第四堵墙” , 跳出剧情 , 直接面对镜头发表自己的观点 , 给观众带来极大的新奇感 。 在影院排队这场戏中 , 艾尔维因为和安妮发生争吵心情十分烦躁 。
此时排在他们身后的一名哥伦比亚大学的传媒学教师正对着他的女友夸夸其谈 。 艾尔维忍无可忍 , 向前走出队伍 , 面向摄影机开始抱怨 , 该教师发现后 , 也走出队伍来到摄影机前与艾尔维辩论 。
观众|伍迪艾伦创作的分水岭之作,不再是荒诞闹剧,而是高雅文化喜剧
文章图片

艾尔维为了反驳教师的观点 , 声称他谈论的麦克卢恩先生也在这里 , 随后向画面右侧走去 , 镜头横摇跟拍 , 他从广告牌后面拉出麦克卢恩先生 , 麦克卢恩先生反驳了传媒学教师的观点 。
这种间离手法在片中大量运用 , 每当剧中人陷入窘境或迷茫无措时 , 就跳出来面向观众抱怨、辩论 , 极大地强化了观众的参与感 , 引导观众对角色发表的观点进行思考 。
观众|伍迪艾伦创作的分水岭之作,不再是荒诞闹剧,而是高雅文化喜剧
文章图片

片中还通过设计艾尔维与路人随机对话的情节来强化观众的参与感 , 此时出现的路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观众的替身 。 艾尔维在街上偶遇的路人讨论他与安妮的关系 , 询问如何获得幸福等问题时 , 素不相识的路人竟然都对他的困境了如指掌 , 毫不惊讶地与他对话 , 似乎他们一直关注着艾尔维的生活 。
这代表观众的路人被强行拽入影片 , 试图干预主人公的生活 。 对封闭的传统叙事情境的解构极大强化了故事的游戏感 , 令观众也成为隐藏在摄影机前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