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股潮流中 , 诸多文人也纷纷“下海” , 亲力亲为创办起咖啡馆来 , 先是田汉跃跃欲试 , 在“珈琲座”刊出招股广告 , 称他的南国书店拟“附设一精美之咖啡店” , 并“训练懂文学趣味的女侍 , 使顾客既得好书 , 复得清谈小饮之乐” 。 从这则启事中 , 便可看出田汉浪漫才子气质之浓 , 以及对咖啡馆感情之深 , 这也与他的留日经历有关 。 早在1920年 , 他便写出戏剧《咖啡店之一夜》 , 大概是目前所见的第一个关于咖啡馆的文学文本 。 故事讲述了咖啡店侍女白秋英因身份地位低被大学生恋人始乱终弃、遁入迷惘空虚的剧情 , 灵感来源于田汉和留日朋友常常在咖啡馆中“热辩哀歌”的经验 , 但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他对不平等的阶级、性别问题的关切 。 1926年 , 他筹拍的左翼电影《到民间去》中 , 让咖啡馆侍女美玉跟从进步青年回乡进行乡村建设 , 仿佛是给《咖啡店之一夜》补上了一个“光明的尾巴” , 从中体现出左翼作家对“革命”的一些最初的理想化的理解 。
除了田汉 , 其他创造社成员对开咖啡馆似乎也都兴趣高涨 , 比如畅销书作家张资平在北四川路开了一家“文艺咖啡” , 周全平开了一家“西门咖啡”(座椅还是从张资平那里转移来的) 。 当然还有开办在创造社门市部二楼的 , 曾与鲁迅、郁达夫闹出一桩著名文坛公案的“革命咖啡店”——“上海咖啡” 。 其所在的北四川路位于日侨集中的公共租界虹口区 , 当时也是咖啡馆集中的区域 , 只是比起霞飞路来 , 这边的咖啡馆简朴得多 。
如果说霞飞路上的华丽咖啡馆是异国小资风情的集散地 , 那么北四川路上的咖啡馆 , 可以说与中国革命密不可分 。 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后 , 众多左翼文人定居、工作于北四川路 , 包括郑伯奇、冯乃超、阳翰笙、钱杏邨、蒋光慈、冯雪峰、夏衍等 , 他们经济多数不算宽裕 , 住处也狭小逼仄 , 惠而不费的咖啡馆自然成为了偏爱的去处 。 尤其是他们常常聚首的位于998号的犹太咖啡馆“公啡” , 因联合鲁迅召开“上海新文学运动者底讨论会” , 在此达成了“有将国内左翼作家团结起来、共同运动的必要”之意见 , 被誉为“左联”的摇篮 , 在“左联”史上有重要地位 。 如今上海位于多伦路的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中 , 就有“公啡”的模型 。
回归历史现场 , 不难看到 , 早在将近一个世纪前 , 咖啡馆就已早早镶嵌在上海的都市背景板上 , 成为文人日常出没的空间和书写对象 , 无论是小资的海派作家 , 还是风度翩翩的革命者 。 这也连同种种摩登元素 , 成为遗留给今日上海人的“遗产”:“我要买咖啡啊”——不是新潮 , 是传统 。
【|谁能阻挡上海人喝咖啡?】(北京晚报作者张玉瑶)
- 天坛|谁能被月光紧紧抱住
- 青春|没有什么能够阻挡!2022“青春之岛”青年音乐节复赛线上开启
- 翡翠|民间流传的10元纸币,有这2个字母价值150元,谁能找到?
- 上海|为什么疫情都阻挡不了上海人喝咖啡?
- 生肖|上海人才储备公布招聘标准,东北985没竞争资格,留学生失去优势
- |“今晚起,我们一起云读书”,居家战“疫”,上海人这样过周末
- 求职|两大行业面临“招工难”,月薪过万却招不到人,毕业生心思谁能懂
- boss直聘|BOSS直聘、脉脉、猎聘,谁能跑赢在线招聘?
- boss直聘|BOSS直聘、脉脉、猎聘、聘多多,谁能跑赢在线招聘?
- 金箍棒|孙悟空戴了14年的金箍,谁能将它摘下来?如来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