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健|追忆晋剧名伶李子健,民国岁月,风尘往事,梨园旧韵恍如隔世( 五 )


水上漂还有个特点是虚心好学 , 善于取各家之长 。 古人云“海江百川 , 有容乃大”确实是至理名言 。 他不但虚心地向我学习青衣的表演艺术 , 还虚心向李子健学习刀马旦的技艺 。 李子健这次在包头亲口给水上漂传授了“石佛口”、“盗银壶”、“骂鸡”等等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剧目 。 这便使水上漂的艺术水平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
民国廿四年四月在包头吕祖庙演戏 , 那时边陲闹市——包头 , 碧水涟漪 , 绿草如茵 , 大青山上已是春花怒放的季节 , 滔滔的黄河也泛起了春汛 。 在这鸟语花香的季节里 , 晋剧界的名伶们群贤毕至 , 少长咸集 , 因此这次演出更给包头市增添了风光 。 打袍戏是李子健与水上漂合演的“百花公主” , 前半部由水上漂演 , 后半部由李子健演 。 真是两峰对峙 , 各显风流 。 李子健来包还带来了许多新戏的本子 , 如:“一元钱”、“探亲家”、“黄犬救主”、“锯碗钉”、、“破腹验花”(肝花)等等 , 他的行动 , 给边陲草原之城 , 多少吹来一点戏剧的革新之风 。 我与李子健、水上漂还同台演过一出新戏“破腹验花” 。 子健扮审案官 , 我装姨姨家的女儿 , 水上漂装姑姑家的女儿 , 孟常荣装丑角 , 李殿甲扮小生 。 戏演得很叫座 , 喝彩之声不绝于耳 。 此时李世芳在北京已经登台表演 , 他经常从梅兰芳、马连良等大师们手中学到不少技艺 , 已经初步表现出“青出于蓝”的姿色了 。 李子健夫妇不久即返回北京 , 我们的剧团又开始跑外台 , 先后到磴口、安北 , 固阳等地演出 。
民国廿五年 , 我又到包头住了前街侯如山、侯林山、侯俊山(李天顺胡子生的内弟 , 本包头人)三人合办的班子 。 班内的主要演员有李小霞 , 侯俊山之妻侯玉香 , 她是十里香的徒弟 。 以后侯俊山又把李子健请来 , 到班里给青年演员们说戏 , 有时他也示范性地搞点演出 , 多装小旦和生角 。 民国廿七年二月间 , 李子健又来了包头 , 与朔县人立眉红、其女五月梅及月亮黑、露水珠配过一段戏 。 不久即回到北京 。 这时李世芳已经名扬艺坛 , 成为大名鼎鼎的四小名旦之一了 。 李子健的岳父是家有万贯的富翁 , 所以李翠芬、李子健已经不再唱戏 , 只在家中坐享清福了 。
1947年7月 , 我因领着女儿刘玉蝉到北京看病 , 就住在了北京辟材胡同李子健的家中 , 适逢子健外出 , 李翠芬热情地招待了我们父女 。 他家中有客厅 , 有伙房 , 还有三间住室 , 并雇有专车 , 一切生活事宜均由李翠芬的三叔代为掌管 , 当时李世芳已因为飞机失事而离开人间 , 所以我们不愿提起此事 , 怕引起李翠芬的伤心 。 我弟刘宝山在早年曾给李世芳买过一套衣服 , 李翠芬谈起此事 , 仍念念不忘 。 住了几天之后 , 翠芬为了对我们表示欢迎之意 , 专门设家宴招待了我和玉蝉 。 赴席的记得有宋德珠 , 生前给世芳拉过二胡的琴师 , 还有小蘑菇常宝堃 。 因为小蘑菇与李世芳是拜把子的磕头弟兄 。 这桌家宴比较丰盛 。 临别时她还送了我一把扇子 , 上面有李世芳的题诗 , 内容大意是“拜梅兰芳为师 , 成名得意”之义 。 可惜这样珍贵的遗物 , 已经失散了 , 思之令人内疚 。
我回张以后 , 便从包头市鄂友三部队的剧团中把水上漂请来 , 在张家口市裕民大戏院演出 。 不久李子健又从北京来张 , 住在赵步桥家中 。 他经常来我家中吃饭 , 彼此感情更加亲密 。 李子健并以满腔的热情给我女儿刘玉蝉抄写、传授“打金枝”、“百花公主”等传统剧目之技艺 , 所以玉蝉的成长 , 老友李子健是花费了很多心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