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太原旅游景区专辑——蒙山篇之开化寺连理塔

导 语
太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一座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 , “控带山河 , 踞天下之肩背” , “襟四塞之要冲 , 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 。 这里地处黄河中游 , 支流汾河贯穿本市 , 成为三晋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 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 , 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 太原人民在这块土地上 , 既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舞蹈、音乐、绘画艺术 , 也创造出浩如烟海的口头文学——民间故事 。 我们将陆续推出旅游景区民间故事 , 以飨读者 。
本期继续为大家讲述蒙山相关民间故事 。
蒙山简介
蒙山位于晋祠以北的寺底村 , 主峰高一千三百二十五米 , 东魏孝静帝曾敕佛教净土宗始祖昙鸾住大岩寺(旧名开化寺) 。 公元551年 , 北齐文宣帝高洋凿寺后大岩为大佛 , 历五帝二十四载始成 。
|民间故事|太原旅游景区专辑——蒙山篇之开化寺连理塔
本文图片

蒙山大佛 和太生/摄
开化寺连理塔
/臧云翔
开化寺连理塔位于蒙山大佛景区 , 是北宋时期的建筑 。 两塔基底相连 , 故称连理塔 。 连理双塔 , 为砖砌单层两基塔 , 两塔南北并立 , 东向 , 形制相同 , 塔平面呈方形 , 高度均为八米 , 须弥基座高三米三 。 塔身边宽各三米 , 高二米五 。 正面中开青石券门 , 为半圆形门拱 , 火焰形券面 , 隐刻卷草和花瓣 。 塔檐叠砌而成 , 塔顶刹部雕造精巧 , 亭台式样 , 雕栏额、普柏枋和斗拱 , 极顶为八角形塔檐和宝珠 , 外形俊美 , 雕造秀丽 。 另三面各辟半开门直棂假窗 。 塔檐砖叠彻十一层 , 出檐半米 , 高一米 。 塔顶层层内收 , 成方形台座 。 塔刹呈八角形亭台式 , 顶部装饰已塌落 。
经考查 , 原塔基上砌八角莲瓣三层和小佛龛一层 , 极顶为八角宝珠 , 具有唐代手法过渡到宋代手法的特点 , 既有唐代古朴遗风 , 又有宋代精细刻法 , 尤其是连理塔的结构、形制国内独有 , 为我国建筑史上极有价值的建筑范例 , 是太原市现存仅有的花塔实例 。 连理塔从宋淳化元年(990)始建 , 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 , 未经重修 , 是太原现存最古老之塔 。 其近观隽雅秀丽 , 远眺犹似两朵未开的花蕾 , 虽然看起来显得破旧 , 令人觉得有点沧桑 , 但它诠释了中华古老文明的历史 。
为什么开化寺花塔要建成连理塔呢 , 原来这里也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
宋太宗赵光义攻夺晋阳城 , 受到了晋阳人民顽强抵抗 。 在攻占晋阳后 , 他对浴血抵抗的晋阳军民非常恼火 , 强令百姓迁出城外 , 然后放火焚烧晋阳城 。 赵光义把汾河畔挺立了一千五百年的晋阳古城夷为废墟 , 而在唐明镇的基础上重建太原城 。 赵光义的倒行逆施 , 激起了晋阳人民的极大愤慨 。 尽管如此 , 赵光义仍想把自己奉为英雄 。 他仿照李世民御笔亲书的《晋祠铭并序》 , 也在晋祠栖云楼旁立了一块太平兴国碑 , 吹嘘自己灭北汉刘继元、火烧晋阳、重建太原的伟大“功绩”;同时在淳化元年下旨重修蒙山开化寺 , 并建释伽和如来两座花塔 , 一来安慰太原百姓 , 二来想流芳百世 。
新设立的并州知府接到旨意后 , 急忙请人绘制两张花塔图 , 筹集木头砖瓦土石 , 广招名匠 , 一切准备好就要开工 。 但是两座花塔一样大小 , 在开化寺哪个方位建筑呢?太原知府双眉紧锁 , 束手无策 , 怕皇帝的期限一到 , 性命难保 , 于是 , 击鼓升堂 , 召集官员商议建塔方位事宜 。 但在一个庙里建两个相同的花塔自古没有先例 , 商量来商量去 , 始终没有想出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