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去,大雁归

|三月去,大雁归
本文图片

三月 , 适合赏花、适合踏青 , 更适合读书 。 那些等春来、与春伴的日子 , 收录着期盼与美好 , 也在朗朗书声中绽放 。 这个学期的第7周(3.28—4.2) , 2022年的3月 , 也在忙碌中倏忽而过 。
这一周的语文课上 , 孩子们学习了《大雁归来》 。 作者是美国著名生态环境保护主义先驱——阿尔多?利奥波德 , “一个热心的观察家 , 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和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
从耶鲁大学毕业后 , 买下了一个废弃农场 , 举家迁入农场的一座破旧木屋里 。 此后的十几年里 , 利奥波德在这里观察自然的变化、思考土地的命运 , 由此创立了“野地动物保护学科” , 提出了“土地伦理”观念——人类对土地应摈弃征服者的姿态 , 代之以谦恭平和态度 。
利奥波德笔下的大雁 , 是报春的使者 , 是有灵性的候鸟 , 善远飞 , 喜群居 , 重感情 , 开朗活泼热情 , 有联合观念 , 读来有一种“发现的快乐” 。
作者对大雁的迁徙发出由衷钦敬 , 为大雁担惊受怕 , 为遍体创伤的孤雁感到伤痛 , 更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 。 对大雁的一切生命活动 , 从觅食到鸣叫 , 作者无不由衷喜爱 , 或直抒胸臆 , 或含蓄抒情 。
青春是诗的岁月 。 在课文的启发下 , 一首首小诗从孩子们的笔尖涓涓流出 。
大雁
陈艺桓
冲破三月暖流重重的雾霭 ,
穿过无人的小洲和沙滩 ,
跳动着满身飞溅的水花 ,
平静又热烈 ,
抖落脆弱香蒲上的冬天 。
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 ,
一阵喧嚷而亲切的呼唤 ,
摇晃着如凋零的枫叶 ,
低语又争吵
洒下一个春天的问候 。
从中国海到西伯利亚 ,
从尼罗河到摩尔曼斯克 ,
从幼发拉底河到伏尔加河 ,
从林肯群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
玉米粒横渡云层 ,
联合不隔阂
等待白头翁花盛开 。
悲伤的诗歌
顾陈筱
是从何时开始 ,
你形单影只 。
玉米地上 , 不再见互啄的亲昵 。
你深情的伉俪在何方 ,
是从何时开始 ,
你声调忧郁 。
池沼水面 , 不再见第二圈涟漪
你可爱的子女在何方
是从何时开始 ,
你频繁地鸣叫与飞行
碧蓝空中 , 永远是寂寞的单数 。
你最爱的亲人又在何方
模糊了 , 缥缈了 , 破碎了
它们再也回不来了
偌大的世界 ,
只剩悲伤的你啊 。
忧郁的诗歌
潘小易
11月
你们南飞
目空一切的
高高飞过沙滩和沼泽
你们知道
对准你们的是一把把猎枪
你们知道
我这只孤雁
已早早地来过这里
又悲痛不舍地快速离开
你们知道
我的亲人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一个又一个离我而去
倒在黑漆漆的枪口下
如今
那斑斑血迹早已褪去
人类的罪名却永远不能洗白!
忧郁的歌在大地上空盘旋
愚钝的人啊
你何时才能明白如此简单的道理

任仁
11月 ,
当雁群目空一切的
高高飞过沼泽与沙滩
你形单影只
你“不啄饮” , 拼命追随着
你万声鸣叫 , 可谓“飞鸣声念群”
在高远浩茫的天空
略显迷茫、焦虑
这不就是:
谁怜一片影 , 相失万重云 。
而又:
望尽似犹见 , 哀多如更闻 。
吗?
孤零零的雁儿啊
是伤心的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