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叶嘉莹讲诗歌(七):诗一入唐,气象空前|草地周刊( 七 )


诗歌|叶嘉莹讲诗歌(七):诗一入唐,气象空前|草地周刊
文章图片

一只鸟从樱花枝头飞过 。 新华社资料片
前面的“宦游人”点出和诗的对象晋陵陆丞 ,“偏惊物候新”点出早春的季节 ,“云霞出海曙 , 梅柳渡江春 。 淑气催黄鸟 , 晴光转绿蘋” , 这四句都是游望 。 你是和人家的诗 , 所以“和”的意思也要写出来 。“忽闻歌古调 , 归思欲沾巾” , 忽然间听见你吟唱了一个古调 , 这么高古的诗歌 。 中国以古为美 , 我们赞美一个人说高古 , 赞美写的作品说大有古意 。 儒家的思想也许有一个缺点 , 就是总说古代的诗好 , 所以不向前看 , 老向后看 。 当然我们不要忽视古的传统 , 也要瞻望未来 , 从这个传统怎么向前走 。 “歌古调”是我吟诵了晋陵陆丞的原作 , 使我感动 , 所以我回答你 。“归思欲沾巾” , 这个“思”字念sì 。 我们可以想象 , 一定是晋陵陆丞的诗里写了怀念家乡的感情 , 引起我也想到我的家人 ,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的家乡去呢?我忍不住要流下泪来 , 沾湿了我的手巾 。
“忽闻歌古调 , 归思欲沾巾”是点明和诗的题目 。 真正这首诗的好处是中间的四句 , 而且你发现中国的文法可以颠倒 。“淑气催黄鸟” , “淑气”是主语 , “催”是动词 , 黄鸟是宾语 。 和暖的气候 , 催促黄鸟都开始叫了 。 可是 “晴光转绿蘋” , 不是晴光转动了绿蘋 , 是晴光在绿蘋之上转动 , 它的文法详细分辨起来 , 性质本来不是完全一样 。 因为中国的文法 , 动词可以颠来倒去地用 , 所以它现在已经对起来了 , 这就是中国的诗 , 这是五言律诗 。
下面我们看这几句的平仄 。“独有宦游人 , 偏惊物候新” , 以我们所学过的两个基本的形式来看 , 这个是B式 , 应该是“仄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平” 。 因为它第一句押韵 , 这里都是平声韵 , 凡是律诗绝句押的韵都是平声 , 要跟“新”“春”“蘋”“巾”押韵 , 最后一个字的仄声变成了平声 , 第三个字平声变成了仄声 。 第三个字是本来可以通用 , 因为第五个字改变了 , 保持平衡 , 就变成“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 。“云霞出海曙 , 梅柳渡江春” , “云”是第二声 , 平声;“霞”是第二声 , 平声;“出”如果念成chū就成平声了 , 可是“出”是一个入声 , 所以念chù;“海”第三声 , 所以是仄声 , “曙”也是仄声 。 “云霞出海曙”是平平仄仄仄 , 本来应该是平平平仄仄 , 但是第三个字不十分重要 , 所以有时候可以通用 。 “梅”是第二声所以是平声 , “柳”是第三声所以是仄声 , “渡”是第四声所以是仄声 , “江”是第一声是平声 , “春”是第一声所以是平声 。 所以是平仄仄平平 , 本来应该是仄仄仄平平 , 可是第一个字是可以通用的 。“淑气催黄鸟 , 晴光转绿蘋” , “淑”是入声字 , 仄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平 , 这个完全对 。 “忽闻歌古调 , 归思欲沾巾” , “忽”是入声字 , 仄平平仄仄 , 平仄仄平平 , 第一个字可以通用 , 完全合乎律诗的声调平仄 。
再来看对句 。“云霞出海曙 , 梅柳渡江春” , 这是第三句跟第四句 。 “云霞”是两个名词 , “梅柳”是两个名词;“出”是一个动词 , “渡”是一个动词;“海”是一个大自然地理的名词 , “江”也是 。 “曙”在这里也是一个名词 , 曙光 , “春”也是一个名词 , 就是早晨的曙光 , 春天的春色 。 “云霞出海”是一个形容词性的子句 , 形容“曙” 。 “梅柳渡江”是另一个形容词性子句 , 形容春天 。 那早晨的曙光是怎么样的美丽?是云霞出海的美丽 。 春色是怎么样的美丽?是梅柳渡江的美丽 , 所以是“云霞出海曙 , 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 , 晴光转绿蘋” , “淑”是形容词 , “气”是名词 , “晴”是形容词 , “光”是名词;“催”是动词 , “转”是动词;“黄”是颜色 , “绿”是颜色;“鸟”是动物 , “蘋”是植物 , 都是名词 。 这就是律诗 , 它就是这样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