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关注我们
再
读
论
语
3.11或问禘之说 。 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 , 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
●“不知也” , 孔子向来有问必答 , 这次为什么要说不知道?
《集解》:“孔曰:‘答以不知者 , 为鲁君讳也 。 ’”孔安国说是为了替鲁君避讳 。 为什么要避讳 , 上一则说过 , 禘祭是王者才能举行的大祭 , 鲁君举行禘祭 , 属于“僭用” , 属于“非礼” , 所以孔子为他避讳 。
《集注》的说法差不多:“先王报本追远之意 , 莫深于禘 。 非仁孝诚敬之至 , 不足以与此 , 非或人之所及也 。 而不王不禘之法 , 又鲁之所当讳者 , 故以不知答之 。 ”
后人也认可这种说法 , 杨伯峻《译注》说:“禘是天子之礼 , 鲁国举行 , 在孔子看来 , 是完全不应该的 。 但孔子又不想明白指出 , 只得说‘不欲观’ , ‘不知也’ , 甚至说‘如果有懂得的人 , 他对于治理天下是好像把东西放在手掌上一样容易 。 ’”
李零说:“孔子对他不满意、有所忌讳、不愿回答的问题 , 经常这么说 。 ”(《丧家狗》)
●“其如示诸斯乎” , “诸”是“之于”的合音;“示” , 过去有两种解释 。
《集解》引用包咸的话说:“言知禘礼之说者 , 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 , 言其易了也 。 ”“示”为指示 , 就是让人看 。 与此类似的 , 《集注》:“示 , 与视同 。 ”“示”就是看 , “斯”指手掌(从后文可知) , “示诸斯”也就是了如指掌的意思 。
《礼记·中庸》:“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 , 治国其如示诸掌乎”郑玄注解说:“示读如寘诸河干之寘 。 寘 , 置也 。 物而在掌中 , 易为知力者也 。 ”
杨伯峻同意这种观点 , 他说“示”是假借字 , 同“置” , 摆、放的意思 。 (《译注》)
杨逢彬赞同第一种说法 , 他说:“孔子时代的典籍中 , ‘示之’较为常见 。 示之 , 就是将某物展示、指示给人看 。 所示于人的 , 也往往是人体的部位 , 如:‘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 , 信之 。 ’(《左传·庄公八年》)或比较小的东西 , 如:‘既入焉 , 而示之璧 , 曰:“活我 , 吾与女璧 。 ”’(《哀公十七年》)”(《新注新译》)
他还说:“郑玄所注的《礼记·中庸》:‘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 , 治国其如示诸掌乎?’同书《孔子燕居》一篇有类似文字:‘明乎郊社之义 , 尝禘之礼 , 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 。 ’一为‘示诸掌’ , 一为‘指诸掌’ , 可知《礼记》这两处文字分别对应《论语》此章的‘示诸斯’和‘指其掌’ 。 因此 , 包咸所谓‘言知禘礼之说者 , 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 , 是有道理的 。 ”
分析得很有道理 , 所以采纳这种说法 。
●译文:
【论语|再读《论语》|“或问禘之说”一则详解】有人请教关于禘祭的理论 。 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的人对于治理天下 , 就好像把东西展示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 , 一面指着手掌 。
- 颜体|颜体楷书写《岳阳楼记》,雍容大气!
- 无题|《无题》(散文)
- 汉语|吴其尧|也谈“翻译体”
- |魏碑方笔的阳刚之美——《始平公造像记》
- 人世间|“老婆是人家的好”出自何处?《人世间》中秉昆喜欢的书里有答案
- 王海玉|《酒与人生》——王海玉
- |《尚书》名句赏析(十七)
- |“有熊IP”形象暨黄帝故事系列绘本《能能初见轩辕》在新郑正式发布
- |时代再现,复排献演,话剧《春潮》召开专家研讨会
- 白玉钿|诗话梨园│田汉诗赞《白玉钿》九死犹钟一见情(附精彩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