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构建起了一个“独臂宇宙” , 在武侠的边界实现了对江湖二次的解构 。
全文2152字 , 阅读约需4分钟
文/李言(重庆移通学院三级作家 , 中国武侠文学学会会员) 编辑 吴龙珍 校对 柳宝庆
华语著名影星王羽于4月5日离世 , 享年80岁 。 如果说楚原的仙去带走了半部香港电影史 , 那么王羽的离开则代表了一代人侠客情怀的谢幕 。
影迷对于王羽的感知 , 是上世纪60年代老电影赋予的 。 在片中 , 王羽手持单刀 , 大侠质感自不必说 。 面对千军万马如砍瓜切菜 , 杀得敌人落花流水 , 完全释放了自我身体动能 。 在代表作《独臂刀》《独臂刀王》《大刺客》中 , 他和张彻多次搭档 , 证明了男性魅力之于当年大众审美的引领和加持 。
文章图片
▲《独臂刀》剧照 。
要说王羽的银幕魅力 , 并非只在于对侠客的定义和书写 。 细观王羽的表演 , 是具备内生力的 。 内生力是动静之间的相互博弈 , 在内心中形成一股风暴 。 “静”体现于王羽的微表情 。 我们多用“冷面大侠”来定义王羽 。 王羽在银幕上不苟言笑 , 除了冷峻和淡漠 , 是很少愿摆出其他神态的 。 在为数不多的对白中 , 五官始终要保持强控制感 , 言语自然成了神情的辅助 。
侠客的魂魄体现在王羽的静态表情 , 这或许让影迷想到了《黄昏双镖客》的李·范·克里夫 , 《座头市》的胜新太郎 。 只有完成对神态的控制 , 才能抵达侠客应有的内心境界 。 此外 , “静”与后来的“动”形成了水火张力 , 可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来形容“盲侠”座头市 , 在动静之间侠客的“势能”得以保留 。 同样 , 在王羽的《追命枪》和《战神滩》中 , 动静形态的转换成了电影的重要看点 。
文章图片
▲《独臂刀王》剧照 。
“静”体现于王羽的控制欲 。 不同于胜新太郎 , 王羽的正义感是要溢出来的 。 由“静”到“动”的转换过程中 , 王羽对这一瞬间拿捏的尺度是极度用心的 。 通过对王羽银幕心理的察觉 , 于冷酷中的愤怒、于正义下的冷静 , 可以调动观众的紧张感 。 弦绷得越紧、发射的力道越强 , 打斗前的氛围控制 , 远景和近景的多次切换 , 重围之内侠客身份的强化等 , 均能把前戏渲染到极限 。 而动静转换的那一瞬间 , 预示着王羽身体动能的完全释放 , 当然最终的绚烂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 在酣畅淋漓的悲壮大战背后 , 王羽饰演角色的死亡强化了侠客的悲剧意义 。
武侠经典化的诞生 , 多借助于“反武侠”价值观的呈现 , 如英雄的消亡、身体的缺失、礼崩乐坏的世道等 。 即便如《神雕侠侣》类童话式武侠作品 , 也以杨过的断臂来成全 。 而上述三种特征 , 均在王羽的电影中得到印证 。 《独臂刀》中王羽被断臂有张彻和倪匡刻意为之的缘故;但残缺放置在江湖中意义几何?这值得我们探究 。
文章图片
▲《独臂拳王》剧照 。
英雄除恶叙事模式相对正统 , 但“断臂叙事”却自有它的叛逆 。 首先 , 上世纪70年代王羽饰演角色的身体残缺 , 反衬出了江湖世道之险恶 。 其次 , 王羽把残缺身体和超人本领结合在了一起 。 开篇主角便具备了打败所有人的身体技巧 , 神秘感和未知感因为“独臂”被完全释放 。 再次 , 叙事均以主角完胜作为终点 , 个体价值得到了无限强化的同时 , 英雄主义也被电影延展到极限 。 英雄主义和阳刚血性在王羽电影中实现了强关联 , 残躯却增添了王羽角色诡秘性和颠覆性 。
- 平台|用户离世,账号何存?B站纪念账号将改版 豆瓣或设自动删号
- |金庸武侠:乔峰、虚竹、洪七公和郭靖,谁的降龙十八掌更强?
- 金庸|一周观展指南|侠骨文心共书香——金庸武侠经典作品专题展
- 侵犯著作权罪|盗印武侠书获利近20万元,“金庸迷”因侵犯著作权罪被判4年
- 金庸|@“金迷”,金庸武侠经典作品专题展在省图开展
- 金庸武侠小说|4本精品武侠小说,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 黄庭坚|黄庭坚最经典的一个千古名句,成就了一部宗师云集的武侠小说!
- 梅兰芳|梅兰芳嫡传弟子陈正薇离世,一生奉献京剧,桃李满天下
- |假冒金庸和青莲子的2本武侠小说,主角左拥右抱,意外的好看!
- 金庸|金庸唯一不火的武侠小说,你看过吗?看过说明你是真正的金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