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成语英雄数韩信

? 周振国
名人故事多、入典多 , 也是成语典故的源头活水 , 而典出韩信的成语竟多达三四十个 , 且贯其一生 , 几可作传 , 也是鲜见 。
韩信早年落魄 , 贫而无行 , 曾一连数月到下乡南昌亭长家蹭饭 , 时间长了人家媳妇不待见他 , 他便怒而离去 。 有位漂母 , 即帮人漂洗衣物为生的婆婆 , 看他可怜 , 便给了他几十天饭吃 。 淮阴有个年轻的屠户欺辱他 , 让他从胯下爬过去 , 韩信虽长得高大 , 喜欢佩刀带剑的 , 但踌躇再三 , 还是照做了 。 后来韩信衣锦还乡 , 感恩漂母 , 赏赐千金 , 只赏了那个亭长百钱 , 说他好事没做到底;而对于那个屠户 , 韩信非但没有找他说事 , 还感谢他让自己学会了忍辱 , 因此封他做了中尉 。 成语“一饭千金”“为德不卒”和“胯下之辱” , 便出在这里 。
秦末世乱 , 到处举兵 。 韩信先投奔项梁、项羽 , 未得重用 。 刘邦入蜀后 , 韩信离楚归汉 , 做管理仓库的小官 , 他将粮仓开前后两个门 , 把新粮从前门运进去 , 旧粮从后门拉出来 , 这样便解决了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久放变质的问题 。 这便有了成语“推陈出新” 。
但韩信志不在管理仓库 , 他多次通过萧何和夏侯婴推荐自己 , 眼看无望后便弃汉而逃 。 “萧何月下追韩信”震惊了刘邦 , 萧何借机再次举荐韩信 , 说韩信是举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 刘邦信了萧何 , 择良辰吉日 , 沐浴斋戒 , 筑高坛 , 拜韩信为大将军 。 拜将完毕 , 刘邦问计韩信 。 韩信说项羽勇猛无比但不善于用人 , 像女人一样心慈却舍不得封赏下属 , 表扬刘邦入武关时讲群众纪律 , 百姓归心 , 说大王只要如此这般这般 , 不用发兵 , 传一纸文书便可搞定三秦 , 这在史上称“汉中对策” 。 刘邦深以为然 , 相见恨晚 。 成语“国士无双”“筑坛拜将”“匹夫之勇”“妇人之仁”“秋毫无犯”和“传檄可定”便典出于此 。
刘邦起用韩信 , 并采纳张良的意见 , 让韩信“独当一面” , 从此如虎添翼 。 而韩信则如鱼得水 , 一展其统兵作战的雄才大略 , 定三秦 , 平魏 , 破代 , 亡赵 , 降燕 , 灭齐 , 直至决战垓下 , 打败项羽 , 名闻海内 , 威震天下 。 这其中 , 韩信曾先后创造了“先声后实”“拔旗易帜”“背水一战”“置之死地”“人自为战”“明修栈道 , 暗度陈仓”“十面埋伏”和“问路斩樵”等兵略战法(其中“问路斩樵”出自西汉演义版) , 这些兵略战法有的可见《韩信兵法》中 , 但无一例外都成为中华成语故事中璀璨的明珠 。
韩信的胸襟智慧在这其中也得以充分体现 。 汉赵对决中 , 谋士广武君李左车曾献计赵国代王成安君陈馀 , 说韩信缺粮 , “师不宿饱” , 乃疲惫之军 , 应如此这般出奇制胜 。 但成安君愚 , 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 这才使韩信有了机会 。 亡赵后 , 韩信非但不杀广武君 , 还以师礼相待 , 虚心讨教 , 终以广武君恩威并举降燕之计 , 不废一兵一卒 , 降服了燕国;而就在此次问计中 , 流传下来“褕衣甘食”“情见势屈”“案甲休兵”“咫尺之书”和“从风而靡”等成语 。
刘邦曾说:“连百万之军 , 战必胜 , 攻必取 , 吾不如韩信” , 而成语“韩信将兵 , 多多益善”“兵仙神帅”“略不世出”“勋冠三杰”“功盖天下”“不赏之功”“功高震主”等 , 也都是源于称颂或说道韩信本事和功劳的 , 足见其不凡 。 遗憾的是 , “汉初三杰”中 , 韩信既没有张良的眼力见儿 , 能看出刘邦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 来个功成身退 , 也没有萧何和刘邦的关系铁 , 相反 , 他竟不知道为人处世要低调一点 , 《史记》说他“伐功矜能” , 即喜欢显摆自己的功劳和本领 , 说如若不然 , 他能比周朝的周公和姜子牙 。 但历史不讲如果 , 他这方面的情商就是低 , 低到由王而贬为侯后 , 竟不屑与周勃、灌婴等侯爵为伍 , 还当面嘲弄以礼待他的樊哙 , 成语叫“羞与哙伍” , 真是令人无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