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广春
戏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 , 面对剧烈的社会转型 , 戏剧传承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 比如缺少观众 , 辛辛苦苦排出一场大戏 , 老戏年轻人没心思看 , 新戏老年人没兴趣看;人才短缺 , 练就“四功五法”非一日之功 , 年轻人很难静心练功;入不敷出 , 一桌二凳的舞台让位于声光电的炫酷 , 门票收入难抵前期投入 , 经营难以为继;虎头蛇尾 , 一些戏剧演出 , 追求虚名 , 只想上级的奖杯 , 不顾百姓的口碑 , 从而无疾而终 。
【网络|瞭望 | 戏剧抖音红火折射传承之变】其实 , 戏剧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 一直在为争取观众而锐意创新 。 徽班进京冲破“花雅之争”束缚 , 博采众长 , 铸成国粹京剧 , 戏剧传承峰回路转 。 各地的地方戏精彩纷呈 , 题材小中见大 , 民间传奇中的敬老爱亲、除暴安良、男耕女织、爱恨情仇 , 经传神演绎 , 成为经久不衰的戏剧经典 。 越剧《梁祝》《白蛇传》 , 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 , 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 , 昆曲《桃花扇》《牡丹亭》……至今仍在民间广泛传唱 。
只有不断扩大传播 , 才能有效传承 。 戏剧活得长 , 要靠百姓扛 。 戏剧界有识之士向来不固步自封 , 以人民为父母 , 始终与时代同行 , 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载体扩大戏剧传播 。 刚有电影 , 他们就拍出戏剧电影;有了广播 , 他们就录音播放戏剧广播;有了电视 , 他们就拍成戏剧电视连续剧 。 流行音乐盛行 , 他们就兼收并蓄 , 创作旋律优美而又戏味十足的戏歌 , 《前门情思大碗茶》《梨花颂》《黄梅戏》等成为戏剧传承的新经典 。
网络的出现 , 为戏剧传承打开新通道 , 抖音等短视频成为戏剧传承的新方式 。 去年戏剧抖音播放600亿次 , 年轻人成为抖音戏剧欣赏的主力 , 仅一个地方小戏扬剧也有600万次的点击量 , 这是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 是戏剧在网络时代传播的一次胜利 。 扬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汪琴 , 今年已经82岁 , 把扬剧搬到抖音上 , 玩得风生水起 , 戏迷叫好不断 。
抖音上的汪琴光彩照人 , 一点也看不出已年逾八旬 。 舞台艺术呈现完全靠她个人的艺术表演 , “唱念做打”一应俱全 , “手眼身法步”透出大家气象 。
过去未看过她的戏 , 但前几年国家一级编剧刘鹏春老师回扬州 , 我有幸作陪 , 席上说到他的成名之作《皮九辣子》 , 得知汪琴在其中饰演顾二嫂 , 因精湛的艺术表演 , 获得了业界充分肯定 。 翻看资料 , 才知汪琴真不简单 , 扬剧就是她的命 。 在职时 , 是扬州扬剧团的“台柱子” , 为了扬剧事业挥舞大旗往前冲 , 为民演戏的故事至今仍在戏迷中传颂 。 退休后 , “戏心”依旧 , 居然不要编制 , 不要人员 , 不要经费 , 成立民营的汪琴扬剧团 , 场地简陋 , 但精湛表演不简单 , 戏迷大饱眼福 , 国家有关部委还为此表彰了这位老先进 。 年事渐高 , 她又玩上新媒体 , 用抖音传播扬剧艺术 。 真是一天也闲不住 。
人民需要戏剧 , 戏剧传承需因时而变 。 戏剧本来就发轫于民间 , 历来是百姓生活的艺术表达 。 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折射大时代的风云变幻 , 情节一波三折 , 引人入胜;唱腔守正创新 , 与时俱进;舞台因地制宜 , 追求简约 。 戏剧艺术薪火相传 , 就在其百姓情、烟火气、时代范儿 。
汪琴在抖音上教扬剧 , 这是她传承扬剧艺术的新探索 。 艺术舞台 , 既有生活真实场景 , 也有网络虚拟场景 。 网络表演欣赏蔚然成风 , 特别是网民的年轻化 , 倒逼我们思考艺术传播如何借助网络发力 , 文化传承如何抓住活跃在网络上的年轻人 。 用好了网络 , 就抓住了传承创新 , 拥有了年轻人 , 就掌握了发展主动 。 各行各业如此 , 戏剧传承也概莫能外 。
- 小说_文化|强推5本已完本的网络小说,字数多,不烂尾,放心入坑爽歪歪
- 粤剧|非遗!贵港这里的戏剧传承百年
- 系列|【地评线】网络中国节·清明系列两江评⑦ | 慎终追远 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
- 子女|红网夜读丨“云”中谁寄锦书来?过个网络清明节,发帖是最好的怀念
- 生产|2020-2021年度网络文艺蓝皮书发布:网络文艺创作更显新锐朝气
- 节日|【网络中国节】念清明·最忆是古人
- 逝者|网络祭扫、代客祭扫……这个清明,“云祭祀”正流行
- 疫情|疫情期间海外网络文学作家增3倍 Z世代成“洋写手”主力
- |争创“东亚文化之都”│潍坊:寒亭区抗疫美术作品网络展(1期)
- 越剧|新民艺评|越剧艺术大师袁雪芬——“在当代戏剧界找不到第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