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重磅|出神入化:他被誉为“书联圣手”,超清单字迸发出颜体楷书的磅礴力量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重磅 | 出神入化:他被誉为“书联圣手” , 超清单字迸发出颜体楷书的磅礴力量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楷书《东坡诗册》 。
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人 。 字子贞 , 号爰叟 。 行书出自颜真卿 , 融以隶法 , 变化横笔 , 跌宕合度 , 极其浪漫 。 隶书用笔洒脱空灵 , 结构似潦草而实不苟且 。 何绍基曾说:“悬臂临摹 , 要使腰股之力 , 悉到指尖 。 ”他身体力行着这一学书主张 。 学习碑刻诚如启功先生所言:“透过刀锋看笔锋 。 ”李志敏评价:“何绍基自成一家 , 从魏碑得力不少 。 ”
何绍基的书法熔铸古人 , 自成一家 。 草书尤为擅长 。 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 , 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 , 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 , 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 。
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 , 笔意含蕴 , 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 , 骏发雄强 , 独具面貌 。 他的篆书 , 中锋用笔 , 并能掺入隶笔 , 而带行草笔势 , 自成一格 。
何绍基书法 , 早年秀润畅达 , 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 , 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 , 笔意纵逸超迈 , 时有颤笔 , 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 。 济南大明湖历下亭楹联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 , 济南名士多” , 即为他所书 。 历下亭东壁仍存其《重修历下亭记》石刻 。
何氏精通金石书画 , 以书法著称于世 , 誉为清代第一 。 初习颜 , 中年博习南北朝书 , 笔法刚健 , 此期作品传世甚少 。 后致力分隶 , 汉魏名刻 , 无不深研熟密闭 , 临摹多至百本 。 偶为小篆 , 不顾及俗敷形 , 必以顿挫出之 , 宁拙毋巧 。 暮年眼疾 , 作书以意为之 , 笔轻墨燥 , 不若中年之沉着俊爽 , 每有笔未至而意到之妙 。 尤以篆隶法写兰蕙竹石 , 寥寥数笔 , 金石书卷之气盎然 。 何氏博学多才 , 尤工于诗 。 有《东洲草堂集》 。 何氏晚年寓沪 , 卒于吴县 , 归葬长沙南郊石人冲 。
何绍基说:“余学书四十余年 , 溯源篆分 。 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 。 ”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 , 《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 , 不求形似 , 全出己意 。 进而“草、篆、分、行熔为一炉 , 神龙变化 , 不可测已 。 ”到2019年为止存临本仍然不少 。 中年潜心北碑 , 用异于常人的回腕法写出了很有个性的字 。
其书“专从颜清臣问津 , 积数十年功力 , 探源篆隶 , 人神仙境 , 晚年尤自课甚勤 , 摹《衡兴祖》、《张公方》多本 , 神与迹化 , 数百年书法于斯一振 。 ”平生作书 , 对联特多 , 而不是一般应酬之作 , 书作着力 , 书艺很高 , 被誉为“书联圣手” 。 著有《东洲草堂金石跋》、《东洲草堂诗·文钞》、《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校正》等 。
《邓石如墓志铭》 , 书于同治四年(1865) 。 纸本墨迹 。 楷书 。 七开 , 每开纵30.6厘米 , 横30.3厘米 。 故宫博物院藏 。 何绍基的楷书从欧阳通《道因碑》入手 , 后又广泛地临写六朝碑版及颜真卿楷书等 , 于《张玄墓志》用功最多 。 何绍基的这件为邓石如所书的墓志 , 表现颜字端庄、开阔的正面形象 。 他主张从篆隶入手 , 自然解决“中怯”最好的途径 。 因而在技术上 , 他选择了回腕执笔法 。 何氏在写邓石如墓志时 , 已年近古稀 , 但他能有效地避开由于他技术上奇特而造成的线条颤动 , 使这件作品更含蓄一些 。